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7)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7)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

ID:5548348

大小:3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18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7)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_第1页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7)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_第2页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7)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_第3页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7)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_第4页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7)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7)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7)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高三语复习讲座(27)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古代诗歌鉴赏,《考试说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从近两年的高考试卷看,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往往是融会在一起而不是单独立题的,但是许多考生对古代诗歌鉴赏似乎还不曾入门,往往答非所问,甚至全然牛头马嘴,因此这里试图采用由分而总的方法,帮助考生提高基本的鉴赏能力。一、什么是作品的形象一般说,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这两个方面。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

2、她是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形象,而其中的“江州司马”白居易则是抒情主人公。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它比之自然界中的客观景物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这种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考的艺术境界,称为意境。譬如《琵琶行》开头所描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景物,“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等,就构成了凄凉、压抑,令人心地茫然的意境,显示出全诗的感情基调。不过,就具体的诗歌而言,其形象是各有侧重的,有的侧重于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有的侧重于描写客体的,也有全是写景的。例1:渔家傲高三语文复习讲座(

3、27)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高三语复习讲座(27)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古代诗歌鉴赏,《考试说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从近两年的高考试卷看,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往往是融会在一起而不是单独立题的,但是许多考生对古代诗歌鉴赏似乎还不曾入门,往往答非所问,甚至全然牛头马嘴,因此这里试图采用由分而总的方法,帮助考生提高基本的鉴赏能力。一、什么是作品的形象一般说,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这两个方面。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她是作为描写客体的

4、人物形象,而其中的“江州司马”白居易则是抒情主人公。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它比之自然界中的客观景物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这种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考的艺术境界,称为意境。譬如《琵琶行》开头所描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景物,“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等,就构成了凄凉、压抑,令人心地茫然的意境,显示出全诗的感情基调。不过,就具体的诗歌而言,其形象是各有侧重的,有的侧重于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有的侧重于描写客体的,也有全是写景的。例1:渔家傲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7)古代诗歌鉴赏

5、•鉴赏作品的形象高三语复习讲座(27)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古代诗歌鉴赏,《考试说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从近两年的高考试卷看,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往往是融会在一起而不是单独立题的,但是许多考生对古代诗歌鉴赏似乎还不曾入门,往往答非所问,甚至全然牛头马嘴,因此这里试图采用由分而总的方法,帮助考生提高基本的鉴赏能力。一、什么是作品的形象一般说,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这两个方面。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她是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形象,而其中的

6、“江州司马”白居易则是抒情主人公。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它比之自然界中的客观景物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这种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考的艺术境界,称为意境。譬如《琵琶行》开头所描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景物,“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等,就构成了凄凉、压抑,令人心地茫然的意境,显示出全诗的感情基调。不过,就具体的诗歌而言,其形象是各有侧重的,有的侧重于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有的侧重于描写客体的,也有全是写景的。例1:渔家傲记梦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

7、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去。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但这首诗风格豪放,意境阔大,而且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全词写的都是梦境:上片写词人飞上了天,天帝很关心她,“殷勤问我归何处”,即问她要到哪里去,归宿是什么?下片写她对天帝的回答。“我报”即我回答说,“路长嗟日暮”,前路渺茫,一片昏暗,使人忧伤。她不满于“学诗漫(徒)有惊人句”,而要乘长风,展鸿图,飞往仙岛(“三”),去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理想的境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