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doc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doc

ID:55491137

大小:5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15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doc_第1页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doc_第2页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doc_第3页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doc_第4页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第1课时5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仿照课文句子造句。2.通过理解课文了解科学家竺可桢,学习他勤奋工作的态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3.进一步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积累作文材料。4.正确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五至七自然段。学习竺可桢勤奋工作的态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大字课文四课时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1.板书课题:5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2.揭示课题:从课文题目可以看出,这篇课文写的是科学家竺可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看一看都写了什么。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

2、内容。1.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科学家竺可桢勤奋工作)2.学习生字新词:zhuózháichāihuìjùcèjìnɡzhǎn卓宅拆绘据测径崭(1)指导学生拼读。(2)理解词义:拆换:这里指拆下旧的换上新的。绘制:画(图表)。依据:根据。观测:观察并测量。途径:路径。第2课时崭新:非常新。(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四、巩固练习1、拼读生字新词。2、说说词义。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六、作业书写生字新词五遍。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默写生字新词拆换绘制依据观测途径崭新二、讲读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1.指导朗读。2.思考

3、、讨论:(1)天天步行穿过北海公园上下班的竺可桢为什么有车不坐?(2)他是为了观赏景色吗?(不是。)那是为什么?(他是来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他研究物候的目的,是要掌握自然现象变化的规律,了解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以便为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服务。)(3)作者用“哪天……,哪天……,哪天……”突出了什么?这是什么句?教师向学生说明:这是一个排比句,突出了竺可桢细心观察物候的可敬形象。(4)“小口袋的盖布总是先磨坏了”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第3课时(竺可桢观察井然有序,长期如此,持之以恒,小口袋布就是证明。)(5)通过努力,他绘制了什么?(北京春季物候

4、现象变化曲线图。)(6)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讲竺可桢持之以恒,观察北海公园的物候。)三、巩固练习1.朗读课文。2.说说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了解到竺可桢持之以恒,观察北海公园的物候。五、作业复述课文第五自然段。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复述课文第五自然段。二、新授(一)讲读第六自然段。1.指导朗读:教师范读、领读,让同学们试读。2.思考、讨论:(1)“竺可桢并不限于在北海观察”说明了什么?(说明竺可桢拓宽了观察领域。)(2)竺可桢出去观察的时候,总带着什么?(罗盘,高度表,温度表,照相机。)

5、(3)他带的这些东西各有什么用处?(每到一处,总是先拿出罗盘定方向,接着用高度表测量海拔,用温度表测量气温,再用照相机把一些景观照下来,作为科学研究的资料。)(4)教师小结:“随身四宝”说明竺可桢非常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先”“接着”“再”,说明了竺可桢工作有条不紊,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强调他70高龄不畏艰苦,他的献身精神令人敬佩。(二)讲读第七自然段。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2.师生讨论:(1)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实践,竺可桢写出了什么?(他写出了《关于我国气候苦干特点与粮食作物生产关系》这篇学术论文。)(2)这篇论文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综合

6、地分析了光、温度和降水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认为我国农业生产还有很大潜力,指出发挥这些潜力应采取的若干途径,给气候工作和农业生产开辟了崭新的前景。3.教师小结:竺可桢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写出了论文,说明了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也是他脚踏实地工作作风的证明。三、巩固练习1、朗读第六、七自然段。2、复述六、七自然段。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六、七自然段,了解到竺可桢深入实际,不畏艰苦,到野外工作,写出了具有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的论文,给气候工作和农业生产开辟了崭新的前景。五、作业复述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第4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复述课文第六、七自

7、然段。二、总结课文1.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一至五自然段),详写竺可桢持之以恒,观察北海公园的物候;第二段(第六至七自然段)写竺可桢深入实际,不畏艰苦,到野外工作。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通过写竺可桢勤奋工作、严谨治学,表现了科学家竺可桢勤奋工作的态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三、教学“思考·练习”1.读课文,回答问题。(1)竺可桢为什么宁愿每天步行穿过北海公园上下班?他通过在北海岸边观察和请人帮助了解,记载了哪些自然现象?教师先让学生回想讲读课文时的要点,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读一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作答。(2)竺可桢在调查研究中取得了哪些成

8、就?练习时,先读题,理解题意,带着问题去思考,口述讨论,回答。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练习时,先理清各个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