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纠正幼儿无理行为.doc

怎样纠正幼儿无理行为.doc

ID:55496945

大小:2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15

怎样纠正幼儿无理行为.doc_第1页
怎样纠正幼儿无理行为.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怎样纠正幼儿无理行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怎样纠正幼儿无理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小的人儿也开始有了“脾气”,稍不如意就会出现无理的言行,让爸妈头疼不已。我们来看一下,孩子的五大无理行为,父母究竟该如何解决?  表现1:总把玩具占为己有  两岁的津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用手多、用嘴少。见到别的小朋友拿着他的玩具玩,常常走上前去大声喊叫:“这是我的!”然后不由分说把小朋友推倒,夺回玩具。  分析:这么大的孩子还不太懂得“与人分享”的道理,所以,父母要逐渐鼓励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并且给他一些时间。随着他慢慢长大,他会懂得这个道理的。如果在他四五岁时还是欺负小朋友,那么父母要坚决

2、制止,并一定要让他道歉。  提示: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对3岁以后的孩子,还应指出他的行为已经伤害了其他小朋友。如果见孩子能善待小朋友,就应及时予以鼓励。  表现2:口中常吐难听的话  4岁的多多开始说一些让父母伤心的难听话,譬如妈妈说现在不能看电视了或是明天不能去游乐场了,他就会怒不可遏地对妈妈说:“我讨厌你”甚至开始拳打脚踢。  分析:4岁的孩子,还难以用恰当的词汇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情绪。所以,父母需要教会他一些正确的表达方式。  提示:妈妈应平静地拉着孩子的手,蹲下来告诉他:“妈妈不喜欢你这么说”。还可以教

3、会孩子一些“谈条件”的方式,一起商量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当孩子学到了更复杂的表达方式时,他就会减少恶语相向的次数。  表现3:常常是以我为中心  快3岁的小蔓蔓一点耐心也没有,想吃“肯德基”了,马上就要拉上妈妈出门;想去游乐场玩了,也一刻都不能耽搁,并对着妈妈直囔嚷:“我现在就要!”  分析:3岁前的孩子大多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只有到了幼儿园,他们才会明白,并不是所有他想做的事情都能一一实现,也并不是他想要的东西都能归他的。不过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父母还是要尝试,不要答应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  提示:家也是一个小小

4、的团队,要让孩子明白作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员需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妈妈可以给他安排一些简单的家务,譬如整理玩具、为花浇水、餐前放筷子等,这样会让他慢慢学会关心自己之外的人和事,明白自己不是世界唯一。  表现4:做错后否认他干的  5岁的顺顺竟然学会了说谎,明明在幼儿园剩饭了,回家却对妈妈说他在班上吃饭得了第一名;在家奔跑时,明明是他不小心碰倒了花盆,却矢口否认:“这不是我干的。”让妈妈感到很难过。  分析:学龄前的孩子通常还不十分理解什么是说谎,他们说的话大多来源于自己的想象;也有可能他是在担心做错了事得不到父母的谅解。  提示:父母如果

5、发现孩子说谎,首先不要惩罚孩子。相反,可用一种好玩的方式来回应他的想象:“得了第一名,感觉一定很好吧!”激励他朝那美好的想象努力;其次,不要揪着错误不放,而要鼓励孩子具备承认错误的勇气。  表现5:出现不礼貌的言行  才上几天幼儿园的天天,就学会了一个词“笨蛋”。常常不由分说直呼身边所有的人“笨蛋”。不管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是父母和其他小朋友。  分析:似懂非懂的孩子,常会用一些话来试探大人的底线,宣告自己的独立。所以,父母不必为他的一些不恰当的语言而有特别激烈的反应,否则会让他觉得反而是一种鼓励。  提示: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不断

6、地让孩子学会体谅别人的情感,譬如通过讲故事、看动画片等,给孩子解释某个角色遇到了什么,他有哪些感受,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孩子无理行为父母如何应对  1、父母转变教育观念。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致使孩子心理负担过重,超过了孩子能承受的水平,使孩子的心理整天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便易导致过度焦虑、不合群反应。  2、改变奖励的方法。父母不应该以满足各种物质上的需要作为孩子学习的刺激物。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适应能力不强,耐挫折能力差。父母在物质上的补偿,还不如多与孩子情感交流,把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每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父母

7、可以与孩子一起外出游玩,到公园、郊外走走、看看,丰富孩子的生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也可以带孩子走亲戚串好友,让孩子在与他人的接触中,与小朋友的玩耍、交往中,尝试合作、友谊的快乐,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学会怎样与人相处。  3、当孩子无理取闹时,不要一味顺从他。可以转变话题,改变气氛,使孩子感到被尊重、信任、关心,从而自觉克服这种不良行为;也可以故意冷落他,使他感到采取这种无理取闹的行为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在不自觉中克服了不良的行为。  4、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教育孩子不要过多计较别人的评论。你越计较,越害怕,别人就会越说越起劲,

8、你就会越听越气愤,结果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弄得不可收拾。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父母和老师都要有意训练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注意培养他的自我认识能力,教育孩子全面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身的长处,又要看到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