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有感.doc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有感.doc

ID:55497350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15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有感.doc_第1页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有感.doc_第2页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有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有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收获颇多,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师仍不失为一次彻底的教育理念和精神的洗礼。下面我仅举一个例子来谈谈我的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希望你们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我得出一条结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数学教师和语文教师在一节课上所要讲的时间,不应超过5—7分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地掌握的东西。  起初还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太理

2、想化了。可是,审视自己,我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为什么你讲过的知识还是有一部分的同学并不知晓?一做起题来还是不会?平时我们总埋怨学生不认真或不懂得强化知识点,殊不知更关键的原因就是在于,这些知识是你灌输给学生的,而不是他自己思考得来的。这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也是不谋而合。  课堂类型分为:知识型课堂、理解性课堂和思维型课堂。知识型课堂的重心为讲知识,让学生记住一些基本的事实和概念。对这类课堂我们不能一概否定,要适当运用,加以改进。理解型课堂的重心为讲问题,它把学生不懂的问题讲明白,再按照法则进行训练、

3、巩固以及运用。相较于知识型课堂而言,理解型课堂教学更加进步,但也有局限:它把学生往一条路上引,束缚思维,不利于创造。从形式上来看,思维型课堂也是讲问题,但更侧重从学生的角度,结合教师的深度理解去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评价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平时采用的课堂大多是知识型课堂,部分是理解型课堂,思维课堂可以说少之又少。  比如说,《赤壁赋》这篇文章,我们说表达了苏轼在逆境之中的旷达乐观,但这个如若让学生自己探究得来该多好啊。我们为何不引导学生去看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4、?为何不可在课堂上让学生静静地品读余秋雨的《黄州突围》?为何不能在课堂让学生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却要亲力亲为、苦口婆心地做无用之功?我们灌输给学生说苏轼的思想是集儒家、道家和佛家融为一体的。这话说出来有几个孩子是能明白的。我们大可花点时间让孩子们自己根据看的书去讨论,老师也可以加入其中。师生间的课堂对话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良好手段。可以通过对话刨根究底,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生成新的课堂教学资源,促使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也可以在师生的对话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良好的语言表达

5、能力是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外显表现。而且这样的课堂,宛若课堂之春风,将思维之种子悄然种在学生的心中,不亦乐乎?  又如:对于古文里的一词多义,单靠记忆是比较难的。这时候,引领学生利用说文解字去研究古汉语文字,不是一举两得之事吗?既能让学生用形象思维来记住文言字的含义,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由此看来,任何行为都是由思维引领的,教育行为也是由教育理念引领的。苏霍姆林斯基正是怀着“培养真正的人”的理念和目标,实践于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才成为了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当然,在今天的教育体制下,我们难免受到束缚。但是即

6、便如此,也不能改变我们对真正教育的执著追求。我们将不断摸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奋然而前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