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惩罚的学理依据及其实施策略.pdf

论教育惩罚的学理依据及其实施策略.pdf

ID:55571492

大小:403.4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18

论教育惩罚的学理依据及其实施策略.pdf_第1页
论教育惩罚的学理依据及其实施策略.pdf_第2页
论教育惩罚的学理依据及其实施策略.pdf_第3页
论教育惩罚的学理依据及其实施策略.pdf_第4页
论教育惩罚的学理依据及其实施策略.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教育惩罚的学理依据及其实施策略.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三教育~201505论教育惩罚的学理依据及其实施策略许晨莺冯文全[摘要]从古至今,对于教育惩罚的争论一直在持续。当前,一些教师不敢运用教育惩罚,而另一些教师不当运用惩罚造成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从哲学、心理学和人性论三种视角探讨了教育惩罚的理论依据,分析了教育惩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师道尊严的误用;学生、家长对教师不当惩罚的默许和纵容;因惩罚相关规定不明确,教师不敢惩罚。提出解决当前教育惩罚问题的策略:尽快出台教育惩罚相关法规,包括明确教师拥有教育惩戒权,清晰界定合理惩罚、体罚及变相体罚的标准,增加对教师无故忽视或放任学生不良品行的行为进行处分的条例

2、;加强师德教育;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制定班级规范和惩罚制度等。【关键词]教育惩罚;体罚;变相体罚;不当惩罚[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18X(2015)05-0052-05从古至今,对于教育惩罚的争论一直在持续。持中庸的态度,不偏不倚,把握好度。不论是惩罚随着教育民主化的推进,提倡赏识教育、反对惩罚还是赏识都是过犹不及,不可偏废其一。一味地赏的呼声日益高涨,一些教师不再运用教育惩罚,还识对于品行不端的学生来说,是纵容。当前有一些有一些教师担心触碰师德底线而不敢使用教育惩学生,从小养尊处优,家长舍不得给孩子任何惩罚。同时,

3、因教师不当惩罚造成的恶性事件也时有罚,只给予赏识,造成学生心理耐挫能力非常差,发生。为此,本文探讨教育惩罚的理论依据,并在不能接受任何批评的声音,一旦受到意外的打击,此基础上分析当前一些教师运用教育惩罚存在的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受到严重损害,自我恢复能要问题和成因,进而提出如何正确运用教育惩罚的力很差。与之相反的是挫折教育的兴起,专门创设策略思考。挫折情境来指导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事实上,适当的教育惩罚可以增强学生的一、教育惩罚的理论依据耐挫能力,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其形成坚强的性格。(一)从哲学视角看教育惩罚(二)从心理学视角看教育惩

4、罚惩罚和赏识存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孟子1.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规律看教育惩罚日:“教亦多术矣”(《孟子·告子下》),惩罚和赏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他将人识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手段,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和格结构分为寻求本能需要及时满足的非理性本我,功能。使用它们的目的都是为更好地教育孩子,两遵循现实原则以满足本我需要的理性自我,以及监者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种都会是不完整的教育。控自我的想法和行为的道德化超我三个层次。他指惩罚和赏识作为矛盾的两方面,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出,婴幼儿缺乏超我,除非有人控制他们的行为,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对于赏识和惩罚,我们应保

5、否则他们只会按照自私的冲动行事。因为人具有攻许晨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37009冯文全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63700952德育与心理击性,所以需要通过惩罚,使其了解是非善恶的标频率,不能消除行为。之后,托尔曼研究也证实了准,树立起规则意识。当内化了道德规范的超我开这一点,发现认知因素如目的、动机等在个体所受始发挥作用时,儿童会对违反道德的行为感到内疚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重要作用。仅仅有外在的惩和羞愧。此时,儿童为回避消极的道德情感体验,罚还不足以让学生的行为发生变化,当学生清楚地会尽量减少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认识到自己错在何处、为什么受到惩罚时,才

6、能达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早期具有丰富的到较好的效果。要想彻底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必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认识。儿童道德发展具有阶段须让学生清楚了解到自己受惩罚的原因,提高学生性,从前道德时期到他律道德阶段,再逐步转向自改过向善的道德认知能力。律道德阶段。在5~10岁期间,儿童进人他律阶而另一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模仿段。此时,儿童有了很强的规则意识。作为儿童眼学习的概念,他认为学生的道德行为可以通过观察中权威人物的父母、教师若给予其某行为以惩罚,学习而得到改变,不一定要自己受到惩罚,看到他必将影响其对该行为正确与否的判断,并有效提高人受到惩罚,

7、自己也会减少相应的错误行为。其理性认识水平。科尔伯格研究通过实验得出儿童由此可见,通过及时的惩罚。,包括给予厌恶刺道德发展阶段论,他将儿童道德发展水平分为三个激或消除愉快刺激,或是通过观察学习,观察到他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前习俗水平的第一阶段即惩人受惩罚,都会减少个体不当行为出现的频率。通罚与服从阶段。在此阶段,儿童根据结果判断行为过直接或间接的惩罚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好坏。儿童为逃避惩罚而服从权威,一个行为造品行、改过迁善。成的后果越严重或受到的惩罚越严厉,他们会认为(三)人性论视角下看教育惩罚这个行为越不恰当;而对于未被发现或未受到惩罚1.性

8、善论的行为,他们不会认为该行为是不恰当的。在我国,不少学者主张“人性本善”。《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