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孔庙释奠礼仪及其特征比对.pdf

明清孔庙释奠礼仪及其特征比对.pdf

ID:55576509

大小:370.1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19

明清孔庙释奠礼仪及其特征比对.pdf_第1页
明清孔庙释奠礼仪及其特征比对.pdf_第2页
明清孔庙释奠礼仪及其特征比对.pdf_第3页
明清孔庙释奠礼仪及其特征比对.pdf_第4页
明清孔庙释奠礼仪及其特征比对.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清孔庙释奠礼仪及其特征比对.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6卷第1期济宁学院学报2015年2月Vo1.36NO.1JournalofJiningUniversityFeb.2015文章编号:1004—1877(2015)01—017一O5明清孔庙释奠礼仪及其特征比对丰宗国(济宁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山东曲阜273100)摘要:作为一种古老的祭礼,明清释奠礼在主体的礼仪程式和礼仪规范方面保留了固有的礼仪特征,传承了释奠礼这一古老礼仪的本质意义,同时也凸显出不同朝代的价值取向和时代特色,彰显出礼仪制度t‘变”与“不变”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明清两代释奠礼的比较研究,不仅能够挖掘释奠礼的深层次内涵

2、,而且对不同朝代的社会变革和文化特征有一个侧面了解。关键词:明清;释奠礼;特征比对中图分类号:B248.9文献标识码:A“释奠”是一种古老的祭祀礼仪。《周礼·春作诔文便可视为一种明证。汉初,刘邦以“太牢祠官宗伯》日:“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焉”,更是开创了帝王祀孔的先河。东汉时期,官为乐祖,祭于瞽宗。”郑注日:“道,多才艺者;方的孔庙祭祀因皇帝的多次临幸或遣官祭祀而得德,能躬行者。”“释奠”一词,现在看到的最早以出现。魏晋南北朝是提高孔庙祭祀级别的一个重的记载是《礼记》之《王制》与《文王世子篇》。要时期,“设轩县之乐,六佾

3、之舞,牲牢器用悉依《王制》日:“释奠于学”,郑玄注:“释菜奠上公。.”【¨这是对孔庙释奠礼规制的一次定例。盛币,礼先师也”。《礼记·文王世子》言:“凡唐时期,祭孔典仪制度得以基本定型,孔庙祭祀史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上一些重要制度和祭祀程式,如州县皆立孔庙、孔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而《周礼》、《仪庙从祀制度等基本确立,孔庙释奠礼制的海外传播礼》、《礼记》中也有“释菜”、“释采”、“舍也都发生在这一时期。宋元时代,孔庙祭祀在不断采”、“舍奠”等相关记载。郑玄《文王世子篇》演变中渐趋完善。明清时期,孔庙释奠达

4、到顶峰,注以为,“释”与“舍”,“菜”与“采”通假,形成了一套包括礼、乐、歌、舞在内的完整的释奠“舍奠”即“释奠”。商周时代的学校已经存在专礼仪程式,成为国之重典。门祭祀“乐祖”的礼仪,这应是“释奠礼”的雏同一切礼仪制度一样,随着朝代的更迭变换,形。可见“释奠礼”自产生之始便与“文治教化”释奠礼仪也代有损益,明清孔庙释奠同样存在一个息息相关。“变”与“不变”的发展过程。明清两代的孔子释作为尊师重教的重要方式,最初的释奠礼虽然奠礼仪制度,既继承了前代的礼仪特征,又具有各与孔子无关,仅是对先圣先师的一种祭奠礼仪,但自的独创性,在充分体

5、现出礼仪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孔子的影响日益加大,释奠对象逐渐以孔子为相互关联、一脉相承特点的同时,在一些具体的礼主,乃至于到唐代以后成为孔子祭祀的专属名称,仪程式和操作方面也都存在不少的差异,凸显出不这其中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释奠的对同朝代的时代特色。象逐渐变为孔子,大概始于魏晋时期,但官方对孔明清孔子释奠,从礼仪本质上讲,传承了释奠子的祭奠却可以追溯至孔子去世之时,鲁哀公亲这一古老礼仪尊师重教的思想精髓,彰显天、地、收稿日期:2014—11—15作者简介:丰宗国(1966一),男,山东曲阜人,济宁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

6、,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儒学及区域文化。一l7一君、亲、师并重的礼仪文化特点。但是,相比较于饰等方面。唐代之前的孔子释奠,明清释奠所涵括的政治意蕴首先,从释奠规格上看,明代释奠主要延续了日渐凸显,孔庙的官庙性质日渐增强。因为在唐代唐代以来的礼仪等级规范,除在成化及弘治年间短之前,孔子祭祀更多的还是以祭奠“先师”、“先短几十年的时问内将祭祀级别升为大祀外,孔庙祭圣”,把孔子当作一个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来祀基本上都是中祀,中间出现了一个提升后又恢纪念的。唐代以后,政府规定各州学、县学都要建复的过程。而且,在明朝初年,释奠制度也曾出现立孔

7、庙,孔庙进入政府管理系统,官方色彩日渐浓过反复。本来,朱元璋登基做皇帝之后不久,就制厚,其祀典便由国家操纵举行,孔庙释奠逐渐成为订了孔子释奠礼制:每年春秋两次,派遣官员到国一种国家行为。在明清时期,国学,天子视学亲为学祭奠,牲用太牢,六佾舞,并派遣使者到曲阜致释奠外,另将遣官行礼;州县以守令主祭。历代孔祭,礼遇不可谓不隆重。但是,仅仅过了一年,他庙配享、从祀诸儒的遴选都是出自朝臣之廷议,决就改变了这一礼制规定,命令孔庙春秋释奠,仅在诸皇帝之钦定,其政治意图凸显无遗。曲阜阙里举行,天下不必通祀。可是在洪武十五年国家操纵孔庙释奠,其目

8、的是显而易见的,那(1382年),距离他废止通祀孔子才十三年,朱元就是借助孔子之道,厉行教化,确立适应社会运转璋就又下诏各州县通~E-TL子,恢复释奠,由地方官的社会等级秩序,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主祭,儒者行分献礼。为表示尊崇,他本人还亲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