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宗祥、汪力:关注德育资源的双重属性.pdf

彭宗祥、汪力:关注德育资源的双重属性.pdf

ID:55579222

大小:198.67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5-19

彭宗祥、汪力:关注德育资源的双重属性.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彭宗祥、汪力:关注德育资源的双重属性.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贺敬雯、饶从满:愿景:教师发展的重要表征彭宗祥、汪力:关注德育资源的双重属性贺敬雯、饶从满在《教育研究》2015年第彭宗祥,汪力在《思想政治教育》2015年第5期3期撰文指出,迄今为止的关于教师发展过程的撰文指出,德育资源具有双重属性:(1)从外延上研究,大多以“被动、消极”的视角看待教师说,德育资源涉及对各种自然、社会与文化要素的开发展,未能全面反映教师发展的特征,尤其未发利用,是对一般资源未尽潜能的充分实现;(2)能充分体现教师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需要从内涵上说,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意味着将教育活动寻找一种新的、更合适

2、的表征,从教师主体出的自反过程从外在灌输转化为内在实践。在一般教育发,以积极、主动的视角探索教师发展过程的活动中类本质的自反过程往往是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特点和规律。而进入21世纪之后,教师主体地的,而在德育活动中,它则表现为主动的、反思的。位得到彰显,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教师主体性从类的意义上说,一切德育活动都是自我教育的活的发挥是影响教师持续、有效发展的一个重要动,正是在作为自我教育的德育活动中有着类本质自因素。因此,如何以教师主体为着眼点寻找一反性的真正达成,有着每一个体自我的充分实现与不种更为恰当的形式表征教师发展成为

3、了一个亟断完善。我们可以将德育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看作类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客观地说,教师发展需要本质达成良性循环的过程。当我们考察德育资源的双全面的审视,不仅仅需要关注教师遇到的“问重属性,强调德育资源发挥其外在的自然、社会、题”“危机”,还需要了解教师在工作中持有文化功能有助于内在德性的培养时,我们就是在的“愿景”“希望”,这些共同构成了教师发强调每一个体如何达成外在实现与其内在完善的统展的全貌。而愿景作为一种“未来取向”的思一。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对象化类本质”,考,从教师主体出发,基于教师发展“未来”与作为“自由且

4、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内在类本质”这一时间框架,为我们提供了主动、积极看待不再相互分离,而是在良性循环中融贯为一。为了保教师发展的视角,是考察、研究教师发展的重证两者的融贯为一,我们须在德育活动中对各种自要线索。同时,愿景因其独特品质和特征在教然、社会与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重视德育资源的双重师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理解教师属性,坚持德育的系统设计。做到这一点,德育目标发展的重要表征方式。才能顺利达成。韩国立法杜绝校园暴力现象2O世纪9O年代后,韩国校园暴力问题凸显,在学界及社会团体强烈呼吁下,韩国于2001年启动了相关

5、立法工作,2004年正式出台《校园暴力预防及对策法》,2008年又对《校园暴力预防及对策法》进行了修订。2011年,韩国相继出现了中学生因遭受校园暴力而自杀的事例,社会对此深感震惊,为了更为有效地杜绝校园暴力现象,韩国分别于2012年1月和3月修订《校园暴力预防及对策法》,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韩国的立法及实践表明,杜绝校园暴力现象并非一日之功,多方面因素均会影响相关对策实施效果,在当今社会,有效预防和规制校园暴力仅仅依靠学校并非万全之策,还需借助社会各界的协作和支援方可达成目标。而作为教书育人对的专职机构,学校必须重新审视

6、教育方针,努力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提升学生的人权、团结、共同体、相互理解和信任等意识。如此,校园暴力事件才可能减少乃至杜绝发生。(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15年第3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