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负荷计算方法.doc

机房负荷计算方法.doc

ID:55588030

大小:1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19

机房负荷计算方法.doc_第1页
机房负荷计算方法.doc_第2页
机房负荷计算方法.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机房负荷计算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某电子计算机机房空调热湿负荷计算 空调制冷量的估算依据电子计算机机房空调的热湿负荷应包括下列内容:Ø 计算机和其它设备的散热;Ø 建筑围护结构 空调制冷量的估算依据 电子计算机机房空调的热湿负荷应包括下列内容: (计算机和其它设备的散热;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 (太阳辐射热; (人体散热、散湿; (照明装置散热; (新风负荷。 在工程实践中,制冷量的估算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 1.功率及面积法 机房内的冷负荷要考虑机房设备所产生的热量,计算机和其它设备的散热量应按产品的技术数据进行计算。一般

2、网络设备的发热量为设备功率的70%-80%,有些存储设备甚至接近100%。机房围护结构(墙壁、窗户等)的传热,灯光、人员、日照等的辐射热以及换新风损失的冷量一般按照机房面积100-150W/M²制冷量考虑。Qt=Q1+Q2 Qt:总制冷量(KW) Q1:室内设备负荷(=设备功率×0.8) Q2:环境热负荷(=0.1KW/m²×机房面积)2.面积法(当设备负荷难以确定,只知道机房面积时) Qt=S×P Qt:总制冷量(KW) S:机房面积(m²)P:冷量估算指标(根据不同用途的估算指标选取) 下表

3、为各类机房的冷负荷指标估算:机房类型冷负荷估算参数交换机房、移动基站300-400W/m²传输机房250-350W/m²IDC数据中心600-900W/m²计算机房、控制中心400-500W/m²UPS和电池室、动力机房250-350W/m²注:(此表主要目的是粗略估算出用户精密房间的空调总冷负荷;(估算制冷量时,应考虑机房的高度和设备数量。以后考虑增加设备计算参数可适当选大些。3.其他考虑因素 空调总负荷由显负荷和潜负荷组成,显负荷用来降低温度,而潜负荷用来去除湿量。显负荷占总负荷之比,即为显

4、热比。计算机机房有其自有的负荷特点,程控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等机器设备散热产生的热负荷极大;而机房内几乎没有湿负荷源,湿负荷极小主要是机房工作人员、机房和外界空气质交换产生的湿负荷);还有就是在冬季时,机房也产生热负荷,空调设备仍需制冷运行。因此,通信机房空调设备主要是在制冷状态下运行,很少或几乎不在除湿状态下运行。 要考虑各厂家空调实际的显冷量,各厂家同样总冷量的空调他们的显冷量有时相差很大,即显热比不一样。显热比低的空调它的显冷量要低于总冷量10%左右。机房主要靠显冷量降温,以避免所选空调制冷

5、量不够。 从制冷要求以及安全冗余考虑,机房空调应当采用N用一备制冷方式,当夏天室外温度比较高或一台空调故障备份空调即可启动制冷。 室内机组送风方式的比较 4.风帽上送风型 安装最为简便,整体造价较低,对机房的要求也较低。但是由于完全靠风机的射流将冷风送出,不但送出的冷风无法直接从机架中带走大部分热量且容易造成机房中远端与近端温度差异较大,局部冷热不均匀,整个机房空调的能耗增加。适用于面积不大,室内长度比较小的机房。5.风道上送风型按照国家《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设计规范》进行空调风道设计,可根据工艺

6、的要求开设送风风口,整体空调效果好于风帽上送风型,但工程造价高于风帽送风方式。此送风方式送风距离最远,适用于没有防静电架空地板或地板高度不够较大的机房使用。 6.地板下送风型 适宜安装在空调房间要求各处空调效果均匀,而且已采用或将采用架空地板的场所,可根据工艺的要求在设备机柜底部随意开设送风风口,是机房空调各种送风方式中最为理想的方式,能为机架内部设备的充分冷却及正常运行发挥最大的效能,如考虑活动地板和设备底座的投资,则整体造价高于风道上送风方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