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草,与浪漫无关.doc

内蒙古大草,与浪漫无关.doc

ID:55589456

大小:947.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5-19

内蒙古大草,与浪漫无关.doc_第1页
内蒙古大草,与浪漫无关.doc_第2页
内蒙古大草,与浪漫无关.doc_第3页
内蒙古大草,与浪漫无关.doc_第4页
内蒙古大草,与浪漫无关.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蒙古大草,与浪漫无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内蒙古大草原,与浪漫无关撰文/单之蔷一道彩虹划过蓝色天空,给苍穹抹上了绚丽的胭脂,开满了野韭花的草原上,白莲花般的蒙古包盛开在风雨之后。这是一幅极为经典的画面,浓缩了草原游牧生活的几大关键词:雨云、降水、牧草、牲畜、蒙古包和勒勒车。蒙古包是游牧人的家,它占地面积小、拱顶、能御强风,一辆牛车就可以运走。它冬天可加毡,能在零下30摄氏度的环境中保持温暖,夏天把围毡撩起来就成了凉亭,夜间把顶毡打开,可望星月。勒勒车是牧民迁徙的主要交通工具,被称为“草原列车”。路途上,老人孩子睡在车上,是流动的家,到了驻扎地,装上水槽水桶就是水

2、车。它装载着牧民们对水草丰美之家园的渴望,行走在茫茫草原。摄影/杨孝  草原不是自然物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样想的,反正在我心中,草原一直是一个自然物,如同森林。即,它是造物主创造的。不是吗?人类何曾在草原上耕耘过?播种过?何曾收获?草原上的哪一棵草、哪一朵花是人造就的?(请注意,我在这里谈的是现在内蒙古草原上还残存的游牧文明,而不是那种定居打草的集约化饲养畜牧业。)   我曾多次去草原,但都很短暂。这次花了较多时间去了一趟内蒙古草原,住进了牧人家里,和牛羊混在一起。在接触了这些牧人后,又与放过羊或是大学毕业之后一直在草

3、原做事的几位“老草原”成为了朋友。渐渐地,我发现草原在他们心中根本就不是自然物,而是一个与人血肉相关的东西。我甚至觉得,牧人与草原的关系比农夫(抱歉,我不喜欢“牧民”和“农民”这两个词)与土地的关系更深厚、更细腻、更感人……这对我震动很大,因为我过去完全不这样看,它颠覆了我长期以来信以为真的东西,因此我愿意把我思想转变的过程说出来,如果有和我一样的人,我的思想转变历程也许对他(她)有价值。他(她)可能像我过去一样,多次去过草原,但很难像我这次一样,经历了一次思想和情感的转变历程。   为什么我过去会认为草原是一个自然物?

4、因为我觉得人对草原的作用和影响不像农夫那样直接,农夫会用犁铧去耕耘土地、用锄头去锄杂草、去播种、去收获……牧人对草原的作用是间接的,他们从不在草原上直接劳作。他们对草原的作用,是间接地通过中介来进行的,而草原五畜,就是牧人的中介。   草原是一个假象,她吸引了一些把草原当做大自然的作品来膜拜的自然主义者。当他们厌恶了楼宇成群、人流熙攘的城市时,想到了草原。草原成了他们躲避人群和人造物的选择。我甚至也曾是这其中的一员。  今年7月下旬,我又去了草原。长达万里的行程、在蒙古包的住宿、与牧人的交谈……这一切都打碎了我以前关于草

5、原的那种罗曼蒂克式的情结。触动我的是:原来草原并不那么自然,她呈现出来的面容,是游牧文化赋予她的,尽管她化了一个不露痕迹、宛如天成的淡妆。羊群如云,轻轻流过不留痕迹羊群和白云,仿佛草原美丽的双生子。夏季的牧场,白云在蓝天上流动,羊群在绿草上游走,天地间,呼应暗合。图片上,草原上的车辙清晰可辨,车辙右侧是一个刚被拆除不久的羊圈。羊圈边缘裸露的土地已经开始长出嫩草,羊群就像云一样离开,不久之后,植被的恢复会让这里再难找到羊群停留的痕迹。  草原是牧人的作品,他的画笔是:牛、羊、马、骆驼   曾在内蒙古的草原上放过羊的刘书润教

6、授说:“没有了牲畜的草原,怎么能叫草原?”草原是人和自然共同创造的产物。这种创造,通过了这些中介:牛、羊、马、骆驼。   牧人在草原上何曾没有耕耘。他们把马群赶到河滩草甸去践踏那些很高的杂草,让低矮的小草得以露出。大雪天时,先放马群进去把雪踏落,然后再放羊群。这个过程算不算是耕耘?   当牧草金黄、草籽饱满成熟之际,牧人又让马群去奔驰、践踏,将草籽踩进泥土里,等待来年春天萌芽,这算不算是播种?   当小灌木疯长时,牧人把骆驼赶进去,让它们吃掉尖端的树芽,为树枝“平茬”和“剪枝”,这是不是也算耕耘?   ……   阳光、雨

7、水、土壤等这些植物生长所不能缺乏的要素的组合,决定了一个地方的植被类型,草原上的五畜实际上是与阳光、雨水、土壤同等重要的要素。   牛、羊、马等牲畜通过它们的采食和践踏,改变着草原的植物组合。   轻微的、中度的、过度的采食,都会相应地带来草原植被组合的变化,这些植物有的受到压制,有的受到鼓励,高的被吃了,低矮的生长了。   践踏带来的影响更大。牧民说,一个牲畜5张嘴,4个蹄子就是4张嘴。践踏通过土壤上层结构的变化,改变土壤的湿润程度。轻微的践踏能抑制杂草,过度的践踏使地面变硬,并使毛细管现象生成,表面蒸发加强,让土壤向

8、干旱的环境演变,进而促使耐旱的草类成为主角,也就使草原的景观变了。草原可以变成草甸,反之亦然。   游牧文明的核心要素就是牧人、牲畜、草原三者,牧人通过赶着牲畜不断地迁移,来调适三者之间的平衡。冬季放牧马当先下雪了,草场被大雪覆盖。马群的蹄铁踏在雪上,没有“哒哒”声——它们像清道夫一样把雪踢散,让枯黄的草重现地表。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