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从读中悟情在诵中明.doc

理从读中悟情在诵中明.doc

ID:55592291

大小:5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9

理从读中悟情在诵中明.doc_第1页
理从读中悟情在诵中明.doc_第2页
理从读中悟情在诵中明.doc_第3页
理从读中悟情在诵中明.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理从读中悟情在诵中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理从读中悟,情在诵中明——《赤壁赋》说课稿枣阳市高级中学严兵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感悟中升华,让文言文的教学个性化、多样化,这是我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追求;基于这种追求,在平常教学中,我一直坚持贯穿“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开放自主合作,培养会学;联想探索实践,鼓励善学”的教学理念。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把我对苏轼《赤壁赋》备课的思路和设计,一一展开解说。一、说教材《赤壁赋》是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上承《兰亭集序》,后接《游褒禅山记》,属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2、与第一单元的现代抒情散文遥相呼应,互为补充,共同为“表达交流”部分的“写景要抓住特征”“学习描写”“学习抒情”提供基础和范例。因此,在《赤壁赋》的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鉴赏”二字,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二、说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一)教学目标1.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经过必修①的学习,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量,再借助工具书,文章字词的理解难度应该不大,教师只需要在难点、疑点之处稍加点拨即可。但由于生活阅历以及知识积累不够的原因,学生对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所获得的人生哲理的理解往往会浅尝辄

3、止,为此,要通过感知美来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来培养他们纯正的审美趣味。2.教学目标第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2)、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诵读,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2)、知人论世,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和深刻内涵。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二).确定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

4、点: 有感情诵读文章,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教学难点:对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的感悟;朗读时节奏的把握和语气的轻重缓急;对文章景、情、理有机结合特点的体会。三、说教法学法(一)、教法本课计划两课时。4第一课时完成作者背景、赋的相关知识介绍,引导学生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如“属”“冯”等通假字,“舞”“泣“等使动用法,”“侣、友”等意动用法,等等。指导全文通译,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第二课时,通过诵读,加深对全文的理解,体会作者感情变化和情、景、理的融合,进一步体会篇章的艺术特色和思想魅力,品味语言之美,品鉴技巧之美。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5、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诵读法、讨论法、归纳法等。(二)、学法 这是一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朗读鉴赏课,因此我安排了以下的学法引导。  1、诵读法。让学生学会在诵读中赏析,在诵读中探究,在诵读中感悟。2、“自主、合作、探究”法。3、自读自悟法。4、质疑法。四、教学过程设计按照上述我设计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突出与突破,以及所选的教法和学法指导等要求,对《赤壁赋》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我做了以下五个环节的设计:1、配乐响读,走进文本2、用心赏读,解读文本3、用情悦读,升华情感4、朗声齐读,陶冶共鸣5、自由悟读,展现智慧(一)首先是第一个环节,

6、“配乐响读·走进文本”这一环节,我准备这样导入:播放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歌曲,并配以多媒体展示画面,导入语是这样的:“滚滚长江,淘尽英雄。赤壁给英雄留下了遗憾,也给英雄留下了美名。面对大江,面对赤壁,文豪东坡又是何感何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苏轼的《赤壁赋》。”这样设计,营造氛围,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兴趣。接着对学生提出要求:美文要美读,用情才能读出好文章,下面就让我们调动文学心弦,和着古箫乐声,跟随苏轼的文字,一起畅游赤壁吧。并且给学生分配两个任务,一听字音是否有误;二思考:作者在夜游赤壁时心情如何,在文中找出依据。学生齐读后,老师引导学生整

7、理出三个关键词:乐(于是饮酒乐甚)——悲(苏子愀然)——乐(客喜而笑)教师适时提问:苏轼为何而乐?哪些景写得美?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写景的句子,先朗读,再说出自己的理由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学生个人朗读后,老师再有感情地范读,并让学生与自己刚才的试读对比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这样处理我觉得更能感染学生,同时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向学生传递老师对古文的热爱,从而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接下来,学生交流在课前预习时导学案里安排布置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将文中的第一节改写成一段散文化的抒情文字并有感情的朗诵出来。这个环节,既完成了文言文翻译的目标,又调动

8、了学生的情感。(二)、用心赏读·文本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