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谱、白细胞检测的临床研究.pdf

手足口病患儿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谱、白细胞检测的临床研究.pdf

ID:55595275

大小:180.4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20

手足口病患儿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谱、白细胞检测的临床研究.pdf_第1页
手足口病患儿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谱、白细胞检测的临床研究.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手足口病患儿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谱、白细胞检测的临床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林医学2015年6月第36卷第12期·2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39,P<0.05)。谁对降低官腔粘连度具有主导作用。本组研究显示,重度宫腔2.3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粘连分离术后放置球囊子宫支架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率,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且术后3个月的粘连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球囊子宫支0.05)。架能够有效地防治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再次粘连,这可2.4观察组和对照组月经恢复情况对比:本组研究显示,观察能是因为手术后即刻防治球囊子宫支架能够有效地起到机械组的月经恢复率为88.89%(32/

2、36),对照组的月经恢复率为屏障作用,而该屏障作用显著优于放置宫内避孕环的患者,并且有效分离术后子宫侧壁,避免粘连。本组研究进一步发现,66.67%(24/36),观察组的月经恢复率高于对照组(=5.396,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患者,这说明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辅助COOK球囊子宫支架的安全性较高。综上所述,重度官腔粘连分离术后辅助COOK球囊子宫支表2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架能够有效地防治宫腔再次粘连,且安全性较高。4参考文献[1]李超,尉敏龄,林小娜,等.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复查期限对宫腔形态恢复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45)

3、:3617.[2]张冉,段华.羊膜移植在预防官腔粘连中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6):470.3讨论[3]陶址,段华.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创面渗出液中粘研究显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再次粘连的发生率较连相关细胞因子浓度的动态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高J。宫腔粘连后进行宫腔粘连松解术,子宫内膜需要时间修47r10):734.复,而在此期间,子宫内膜极容易因自我修复而出现再次粘连。[4]方向明,杜炜杰,王鑫炎,等.球囊子宫支架预防宫腔粘球囊子宫支架的主要原理是在术后放置可以有效地起到连术后再粘连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机械屏障以及支架的

4、功能,有效地对子宫内壁施加压力,且达(36):61.到受压平衡,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避免子宫术后大量出血,且[5]王春凤,胡曼,赵波,等.透明质酸钠联合球囊子宫平衡压力利于子宫内膜有序修复,避免无序修复造成粘连。支架预防宫腔镜电切术后宫腔粘连的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有研究显示,球囊子宫支架对于宫腔镜电切术后的官腔粘2012,19(14):2141.连具有防治价值,能够显著地降低宫腔粘连度,但是该项研[收稿日期:2014—12—22编校:王丽娜]究将透明质酸钠联合球囊子宫支架使用,无法区分究竟两者中手足口病患儿C一反应蛋白和心肌酶谱、白细胞检测的临床研究李雪红,叶伟杰,樊云秀(广东省阳山

5、县人民医院,广东阳山513100)[摘要】目的:观察d,JL手足口病(HFMD)与C一反应蛋白(ClIP)、心肌酶谱、白细胞计数(WBC)的关系,以分析上述指标对HFMD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0例HFMD患儿分为心电图异常组31例,心电图正常组29例,另选健康体检儿童60例为对照组,比较普通组、重型组、对照组白细胞(WBC)、C一反应蛋白(CRP)治疗前后变化情况,并对两组心肌酶谱变化进行分析。结果:①心肌酶谱水平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正常患者AST、LDH、CK、仅一HBDH、CK—MB、LDH一1分别为(32.8±8.5)U/L、(249.1±87.6)U/L、(

6、100.2±50.8)U/L、(201.3±105.7)U/L、(20.3±14.9)U/L、(55.1±23.1)U/LVS心电图异常(286.5±102.2)U/L、(814.6~418.5)U/L、(506.1±258.4)U/L、(522.4±305.4)U/L、(82.4±64.8)U/L、(185.6±105.7)U/L显著较低(P<0.05);②观察组ClIP、WBC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心肌酶谱、WBC水平均为手足口病敏感性指标,可为疗效判定和预后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手足口病;C一反应蛋白;心肌酶谱;白细胞手足口病为常见

7、儿童传染性疾病,集中发病于5岁以下儿足口病患儿为观察组,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8月一8岁,童,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出现疱疹,常见致病菌种为肠道平均(3.12±0.84)岁。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口腔疱疹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大多患儿临床症状较轻,及手足皮疹,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0例为对照组,男62例,治疗难度较低,而少数患儿病情严重必须及时诊断以采取有效女58例,年龄10个月~7岁,平均(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