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傩面具文化的静态保存与动态传承.pdf

婺源傩面具文化的静态保存与动态传承.pdf

ID:55597976

大小:60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0

婺源傩面具文化的静态保存与动态传承.pdf_第1页
婺源傩面具文化的静态保存与动态传承.pdf_第2页
婺源傩面具文化的静态保存与动态传承.pdf_第3页
婺源傩面具文化的静态保存与动态传承.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婺源傩面具文化的静态保存与动态传承.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第ol355年卷4第月2期上饶师范学院学报Vo1.35.No.2JOURNALOFSHANGRAONORMAI.UNIVERSnApt.2015婺源傩面具文化的静态保存与动态传承张丽军,彭尊善(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江西上饶334001)摘要:婺源傩面具文化所承载和蕴含的文化观念和社会心理代表了人们趋福避祸的心态。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凸显了地域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通过静态保存与动态传承,婺源傩面具正以其奇异、夸张、拙朴的造型,和谐、绚丽的色彩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尤其在一些傩事活动与旅游工艺品中;再现了傩面具文化的独特魅力

2、。关键词:婺源;傩面具;静态保存;动态传承中图分类号:J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237(2015)02—0039—04DOI:10.3969/j.issn.1004—2237.2015.02.008傩,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用于精神驱保存了二百多年。据庆源村的一个老艺人回忆,面鬼,祈福避灾。既包括春祭秋报式的生产祭祀仪式,具原先是用铜做的,大概在清初时,有个演员的侄子也包括人们为求自己的平安所进行的祭祀鬼神活戴上铜面具后再也取不下来。当地群众烧香跪拜做动。楚人尚巫,吴人信鬼,百越更被称为傩之源地。佛事也无济于

3、事,最后连活人一起埋了,从此“铜”班处于吴越交叉之地的婺源,“傩舞”流传甚广。婺源消失。据老艺人方银盛(1919—1997)介绍,庆源村的傩舞,一方面表达了人们祈福禳灾追求美好生活的傩是清顺治年问詹养沉(庆源人)带来的。当时他的愿望,另一方面也增添了劳动人民的节日气氛,对因做翰林时出错考题,罢官回家,带回“鬼舞”。《婺婺源人民可以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而傩面具源县志》卷十五亦有此记载:詹养沉,清顺治十四年作为傩舞艺术的重要表征,是傩仪象征符号体系中(1657)进士⋯⋯因主考官出错考题(邾国错为邾的支配性象征符号。形象地凝聚着宗教

4、意识、民俗人),詹为副考官,同时罢官回里。传说当时回来带意识及审美意识,其内蕴丰富,造型独特,形神兼备。了三个班,一为庆生案的“天子八班”,一为人寿案的“诸侯六班”,一为香积案的“大夫四班”。案是指某一一、婺源傩面具历史沿革神祗,各班都为自己的神祗祭祀傩仪。这三个班又分别被称为“铜”“鬼”“狮”,不久“铜”班失传,“鬼”据统计,婺源共有二百多个用樟木雕刻的傩舞“狮”两班便改为“万顺班”和“仁和班”。据安徽省休面具,主要有傩公、傩母、八十大王、蒙恬将军、李斯宁县茗洲村吴氏明代家谱《茗洲吴氏家记》中记载:丞相、观世音、太白金星、盘古氏

5、、太阳、月亮、后羿、正统十四年(1449)社中仪,首春行傩人,婺源以香头四魁星、哪吒、沙和尚、猪精、孙权、关公、张飞、夜叉角抵之戏,皆春秋首醵米物,酬与诸行傩者,遂为例。先锋、天兵天将、六路诸侯等。这些面具形态栩栩如可见,婺源傩舞最迟在明代的时候就已经盛行了。生,惟妙惟肖。雕刻技术粗中有细,老少妍陋,神态可惜由于历史原因,婺源傩舞及傩面具在文革中均各异,喜怒哀乐,尽收眼底。文革前,长径村仍留有遭到破坏,至今,长径村存下来的仅有4个(八十大55个面具,庆源村有41个。这些面具雕得很有神王、李斯丞相、两个小鬼)。这是长径村傩舞艺人胡气

6、,最后一次上漆是在乾隆年间。有的诸侯面具后振坤等人冒着很大风险,偷偷藏起来的。直至1981面标记有“道光庚寅年”款识,可推知这些面具至少年,长径村又开始仿制了10个面具,恢复了部分傩收稿日期:2015一O1一lO基金项目: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YG2013122)作者简介:张丽军(1973一),女,江西上饶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学。E—mail:zlyunpiao0309@163.c0rIl第2期张丽军,彭尊善:婺源傩面具文化的静态保存与动态传承4l结合,造型粗犷,轮廓分明,线条夸张有力,符合人们过建立民俗博物馆、民

7、俗陈列馆等展示方式来对傩对傩的审美认识——狞厉、古朴、稚拙、率真,这种造面具进行保护开发。虽然面具保存的数量很少,但型源于人类早期对自然力的恐惧与崇拜,是他们原可以依据当地一些傩文化传承人(表演者及雕刻工始宗教观念和巫术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在信仰者艺人)的口述慢慢地还原已失传面具的本来面目。眼中,面具是神的象征和载体,是人、鬼、神的共同灵以博物馆的形式,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把现有的及魂,其中有正神和鬼怪傩神,正神造型端庄、慈眉善记忆中的傩面具全面完整地保存下来,形成可视可目,多运用写实手法,而鬼怪傩神,则怪诞生动,丑相听的影像资料

8、、文字或图片。十足,憨态可掬。民间艺人非常注重人物性格及心在建立博物馆之前,首先要做好调查和保存工灵的刻画,把外形五官局部变形夸张,使心灵中的神作。结合目前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活动,进一呼之欲出。婺源傩面具蕴含了艺人们对傩的理解,步做好傩面具的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