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问题与对策

校本教研问题与对策

ID:5559994

大小:190.0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7-11-16

校本教研问题与对策_第1页
校本教研问题与对策_第2页
校本教研问题与对策_第3页
校本教研问题与对策_第4页
校本教研问题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本教研问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校本教研的问题与对策农二师教研室张利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以来,校本教研作为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已成为共识,在教育局直接领导下,我师的校本教研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教研制度与教研活动创新开始出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区域联动为垦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场教育质量带来契机,校本教研全面推进;教研机构重心下移,与中小学深度合作研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了有力的探索,教研员与教研网络的重要地位在校本教研推进中凸现;聚焦课堂,着眼于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困惑;创新教研形式,联片教研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跨学

2、科、跨学校的互动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正在成为校本教研的灵魂,从教师需求出发,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革新教师的在职学习方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学校教研组的建设回归常态并不断加强。校本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1.校本教研制度落实需进一步强化;2.教研组的职能作用尚未充分发挥;3.校本教研的主体偏离;4.教师自身问题研究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5.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存在误区;6、校本教研的形式化、功利化的问题不容忽视;7.个别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相对滞后。一、校本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1.校本教

3、研制度落实需进一步强化各学校制定不同的校本教研制度,比如:每两个月至少要举行一次面向全校教师的讲座;每个月每个教研组至少要进行一次专题讨论会,每个星期每一年级各学科集体备课至少要有针对教学的专题讨论;有的学校将校本教研制度与教师“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相结合;有的学校规定每两周一次专题学习,每周一次教研组公开课……这些制度都制定得很好,但部分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只停留在文本制度的制定上,在落实层面上还有不少落差。一些学校校本教研的良好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教师专题培训、教师自主研修、课例研究、跟踪听

4、课、教师的“传、帮、带”等方面未能常规化,不能有效地发挥制度的引导、约束和激励作用。2.教研组的职能作用尚未充分发挥部分学校对教研组的建设重视不够,缺少教研组管理方案和评价办法。有些学校的教研组活动虽有计划但落实不到位,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主要表现在:教研组活动内容与形式比较单调;教研的主题往往没有贯彻“源于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有些教研组长不能带领组员形成合力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研究。3.校本教研的主体偏离一些学校,由于传统教研模式的强大惯性,教师搞专题教研比较依赖于专家、教研员等专业

5、研究人员。还有些学校,校本教研几乎成了校内少数几个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的任务,没有成为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活动。全体教师并没有被动员起来进行研究,大部分教师还是停留在“只教不研”的层面上。4.教师自身问题研究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有老师说道:教师的任务是备课、上课、批作业、辅导学生,教学研究是教研员和学校领导的事情。教师参加教学研究也只是看看课、听听教研员的辅导,教学研究不是教师份内的事,“正经事”还忙不过来,哪还有闲心去搞什么教研。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意识比较薄弱。教育科研应致

6、力于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专业研究者研究是就教育的本质、功能和规律等教育理论方面提出新学说、新观点和新方法。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一种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旨在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基础研究的成果,创造性地提出和制定可操作的方案、计划、对策和建议等。搞教育教学研究过程漫长,无法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甚至还有可能遭受意想不到的挫折。因此,对于学校要求的校本教研工作,他们往往有一种抵触心理,采取一种消极应付的态度: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这上面,甚至把搞研究当成是额外的包袱,但求能够交差、应对检查,

7、不想真正投入、认真研究XX团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信息表.doc七年级期末试卷.doc多现象描述少理论探索,多感性经验少理性升华,成了许多教师校本教研活动的一大“特色”,还有许多中小学教师对于校本教研虽然很重视,甚至愿意花大力气投入,但研究水准不尽如人意,甚至始终在低层次上徘徊。5.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存在误区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但目前,在这个三个方面存在着不少误区:在自我反思方面:有的教师没有

8、从自我出发,不能对自我经验进行反省,不能在发现自我、调整自我中学习。有的教师的反思停留在表面,没有意识深入寻找到自己教学与课程改革理念的差距,(例如,有的教师还一味强调讲授式,只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有的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没有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与成长,没有把学生纳入反思的范畴中。很多教师进行的自我反思,就是写教学后记,我们认为教学后反思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但教学前反思也不能忽略,它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来讲,教学设计时就进行教学前反思很有必要,具有前瞻性的作用。(自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