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马鬃岭井田煤层特征对比及其意义-论文.pdf

黔西县马鬃岭井田煤层特征对比及其意义-论文.pdf

ID:55605766

大小:929.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0

黔西县马鬃岭井田煤层特征对比及其意义-论文.pdf_第1页
黔西县马鬃岭井田煤层特征对比及其意义-论文.pdf_第2页
黔西县马鬃岭井田煤层特征对比及其意义-论文.pdf_第3页
黔西县马鬃岭井田煤层特征对比及其意义-论文.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黔西县马鬃岭井田煤层特征对比及其意义-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山西科技SHANXISCIENCEANDTECHN0IDGY2014年第29卷第2期文章编号:1004—6429(2014)02—0033—04收稿日期:2013—10—09黔西县马鬃岭井田煤层特征对比及其意义木王平,蒙明华,张洪信。(1.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5地质大队,贵州贵阳,550018;2.贵州省矿权储备交易局,贵州贵阳,550002;3.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7地质大队,贵州贵阳,550018)摘要:黔西县是贵州省主要的产煤区之一。根据贵州省黔西县马鬃岭井田普查所获地质成果资料,经过系统统计分析,建立

2、了标志层B1~B5,通过该区标志层B1~B5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及煤层特征的对比分析,阐明了含煤岩系煤层对比划分的方法和特点,指出了黔西县马鬃岭井田煤层、标志层特征对比的意义和作用。关键词:马鬃岭井田;煤层特征;特征对比;黔西县中图分类号:P618.11文献标识码:A区域上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与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接合部,褶皱构造主要为北北东向的宽缓背斜、向斜;断裂构造主要为北东、北西向两组[1】。井田褶皱构造及断裂构造较发育。矿区及附近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二叠系茅口组(P2m)、龙潭组(

3、)、长兴组(P3c);三叠系夜郎组(T】Y)、永宁镇组(T,yn)、关岭组(rI)[2j。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类(石灰岩、白云岩)和碎屑岩类(黏土岩、钙质黏土岩、砂质黏土岩、砂岩、炭质泥岩),详见图1。1煤系地层特征及含煤性二叠系上统龙潭组()是区内主要含煤地层,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灰及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黏土岩、生物屑灰岩、灰岩(泥质灰岩)、炭质黏土岩及煤层(线)等组成,发育水平层理、水平纹层理、波状层理、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煤层主要赋存于龙潭组中部40In范围内,下部主要为c煤层,局部含炭质

4、黏土岩。龙潭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的砂泥岩含煤沉积建造。厚度130.92ITI~141.92m,平均厚度137.03ITI,含煤15~34层,一般5~8层,煤层总厚度9.59m~15.43m,平均厚度l2.88ITI,含煤系数7%~11%,平均9%;含可采煤层5层,平均总圈,圈tH至]·圈匣]《=三臼网e圈·g要蜀-。E至受[厚度6.65in,可采含煤系数为4.85%。与下伏地层茅口组呈假整1一关岭组;2一永宁镇组第四段;3—永宁镇组第三段;4—永宁镇组合接触。第二段;5一永宁镇组第一段;6—夜郎组第三段;7

5、—煤硐场背斜;8一剖面位置及编号;9—地层产状;1O—逆断层及编号;I1一正断层2可采煤层及顶底板岩性特征及编号;1矿权范围2.1可采煤层图l马鬃岭煤矿地质图井田内含煤地层中含可采煤层5层(编号ccc。,、c。、c煤层上距B:底界23.99m一34.77m,平均3O.67nl,上距B。底C),其中CCC:。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c。:煤层为大部可采界35.36m一41.05in,平均37.94m。中硫煤层,c煤层为大部可采高硫煤层。(2)C煤层:位于含煤地层龙潭组中上部,全层煤厚0.81m一(1)c。:煤层:位于含煤地层龙潭组

6、中上部,全层煤厚0.00m~2.20m,平均厚1.43Il,偶含夹石一层。采用点数7,可采点数7,1.68m,平均厚0.93m,偶含夹石一层。采用点数7,可采点数6,可采面积占矿区内煤层赋存面积的100%,煤层厚度变化不大,可采面积占矿区内煤层赋存面积的82%,为全区大部可采煤层。C。煤层下距B底界1O.08m~15.98m,平均12.50m。基金项目:贵州省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项目(2011年第(3)c煤层:位于含煤地层龙潭组中上部,全层煤厚0.47m~一批)。1.86m,平均厚1.07m,不含夹石。采用点数7,可采点数

7、5,可采33王平,蒙明华,张洪信黔西县马鬃岭井田煤层特征对比及其意义本刊E-mail:sxkjzzs@163.corn科技论坛面积占矿区内煤层赋存面积的54%,煤层厚度变化较大,C煤层上距B3底界1.54m一8.12m,平均5.56m。(4)c:。煤层:位于含煤地层龙潭组中部,全层煤厚1.56m一2.36m,平均厚2.O0m,厚度有一定变化,不含夹石。采用点数7,可采点数7,可采面积占矿区内煤层赋存面积的100%,煤层厚度稳定,c2。煤层下距B4底界7.32m一13.4011,平均l0.73nl。(5)c煤层:位于含煤地层龙

8、潭组底部,全层煤厚0.60In一2.30m,平均厚1.22m,含夹石1~2层。采用点数7,可采点数6,可采面积占矿区内煤层赋存面积的54%,煤层厚度变化较大,c煤层上距B底界31.57m~71.67m,平均45.76m;下距底界2.61In16.09m,平均8.34m。2.2可采煤层顶和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