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孝悌”论管窥--立足于《日知录》的考察-论文.pdf

顾炎武“孝悌”论管窥--立足于《日知录》的考察-论文.pdf

ID:55606221

大小:778.41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5-20

顾炎武“孝悌”论管窥--立足于《日知录》的考察-论文.pdf_第1页
顾炎武“孝悌”论管窥--立足于《日知录》的考察-论文.pdf_第2页
顾炎武“孝悌”论管窥--立足于《日知录》的考察-论文.pdf_第3页
顾炎武“孝悌”论管窥--立足于《日知录》的考察-论文.pdf_第4页
顾炎武“孝悌”论管窥--立足于《日知录》的考察-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顾炎武“孝悌”论管窥--立足于《日知录》的考察-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顾炎武“孝悌’’论管窥立足于《日知录》的考察舒大刚汪舒旋[摘要]顾炎武提倡“博学于文,行已有耻”,主张“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在其代表作《日知录》中,既有博赡通贯、详究本原的实事求是的严密考据,也有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践履笃实的道德提倡。《日知录》反复推崇“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并对历史和现实中的不忠不孝的行为进行了无情鞭挞。只有充分关注顾炎武“孝悌”思想的研究,才能完整地展现出顾炎武的学术和思想体系。[关键词]顾炎武;伦理思想;忠孝;《日知录》中图分类号:B2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14)05—005

2、9—09基金项目i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10@ZH005)\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川宣[12]110)“巴蜀全书”,四川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SC12E001)\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重点项目“中国儒学文献通史”(RX12ZD02)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舒大刚(1959一),男,重庆秀山人,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儒学、历史文献学;汪舒旋(1986一),女,四川西昌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文献学。四川成都610064顾炎武平生治行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L3J

3、(’的理念,就可宗旨,道德文章、学问人品皆为一代之师。“四库以代表顾氏由伦理而政治,由家庭而社会,由个人馆臣”称赞说:“炎武学有本原,博赡而能通贯,每而国家、天下的系统治政观念。透过这些文字,不一事,必详其始末,参其证佐,而后笔之书,故引据难窥见其系统而深湛的“孝悌观”。浩繁,而抵牾者少。”⋯1029)又说“国初称学有根一柢者,以炎武为最”l]。。顾氏所谓“文”,非嘲、孝为德本——“为人子止于孝”孝悌之道作为中华民族固有的道德观,起源风弄雪、雕虫篆刻之文,而是扎实的学问、宽广的于二帝三王,而系统化于孔门师徒。《论语》所谓视野、缜密的考据和征于旧史、切于时用的大文“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_

4、4J(。,《孝经》所谓章。他不愧是清代学术革新的开山、清代思想启“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lL5J‘让的命题,无疑蒙的鼻祖。至于他的所谓“行”,当然也不仅仅是拘拘于对某事某物、某朝某代尽忠尽信的匹夫匹对后世中国士君子人格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妇之谅或磋径小人之行,而是以天下为己任、行民汉朝号称“孝治天下”。朝廷举孝悌力田、养三老五族之大义,敢说敢当、见义勇为的士君子之行!顾更,学校讲论《五经》,普及《孝经》《论语》,孝悌观氏言“文”不是空文,言“行”也不是虚行,他是既念得到极大普及,孝悌伦理也成为中华士人的标有义理又有践履的人世间大丈夫。犹之乎朱柏庐准德行。历唐宋而元明,无不如是。“孝治

5、天下”提倡“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_2J(眦’,顾氏的是有明一代家法,朱元璋发布“圣谕六言”,号召臣“行”也是立足于孝悌忠信、日用常行的人伦之行。民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虽然他没有专著来讨论“孝悌”“忠信”问题,但是生理,无作非为,孝悌观念更加深人人心。及至晚他关于孝悌忠信的思想和主张却时时渗透于以明,由于吏治腐败,官无廉耻,风俗败坏,士无行《日知录》为代表的著作之中,《日知录》多次提到检,使传统孝道要么沦入愚昧,要么被弃若弊屣,“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民风颓废,于此为极。60《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顾氏有感于此

6、,大声疾呼重振世风,重励士在这一系列为君、为臣、为子、为父、为友之道中,行。其下手处,即在于“孝悌、慈仁、忠信”等儒家“孝”成了其中最核心也最基本的内容。伦理的重塑。《Et知录》卷一“卜筮”有日:“子之孝德具有普遍价值,适用于一切人等,甚至会必孝,臣之必忠,此不待卜而可知也。其所当为,影响天地间的正义和正气。顾炎武继承儒家“达虽凶而不可避也。”L2]’明确将“忠孝”定义为臣孝”的观念,对孝悌之德的普适性进行了更完整子“必”持“必”守的基本德行,纵然前面有千难万的论述:“达孝者,达于上下,达于幽明,所谓‘孝弟险,也不容推脱和逃避,要勇敢地去践履笃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者也

7、(与‘达《孝经》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道’、‘达德’之‘达’同义)。”[。]‘’“达”者,通行也。”E5](P.5543)顾宁人秉承此论,他解释什么是也,普适也。在顾氏看来,其有三义:一是通于上“顾提天之明命”时说:“然则子之孝,臣之忠,夫之下各个等级(“通于上下”)。无论天子,还是臣贞,妇之信,此天之所命,而人受之为性者也,故日民,都要奉行孝道。《孝经》对天子、诸侯、卿大夫、‘天命之谓性’。”[3J(-513)在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