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之古代年龄称谓.ppt

传统文化之古代年龄称谓.ppt

ID:55627663

大小:1.21 MB

页数:9页

时间:2020-05-21

传统文化之古代年龄称谓.ppt_第1页
传统文化之古代年龄称谓.ppt_第2页
传统文化之古代年龄称谓.ppt_第3页
传统文化之古代年龄称谓.ppt_第4页
传统文化之古代年龄称谓.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之古代年龄称谓.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称谓襁褓婴儿时期。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后来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垂髫,也作“垂发”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黄口雏鸟黄色未退的嘴,喻指幼小。在这儿借指儿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黄口小儿则常用以讥讽他人年幼无知。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豆蔻: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还未成年。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及笄(jī)指女子年满

2、15岁。笄,即发簪。盘发而用簪插之,称加笄,为女子成年之礼,相当于男子的冠礼。古代女子已许婚者十五而笄,二十而嫁;未许婚者,二十则笄。所以女子年达十五岁为“及笄”,也指女子已到可以出嫁的年龄。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加冠,又称弱冠指男子20岁。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尤未壮,故称“弱冠”。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