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练习.doc

《二力平衡》练习.doc

ID:55632644

大小:8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21

《二力平衡》练习.doc_第1页
《二力平衡》练习.doc_第2页
《二力平衡》练习.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二力平衡》练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力平衡》练习一、填空题1、校运会拔河比赛,甲队获胜,则甲队对绳子的拉力一定     乙队对绳子的拉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二、选择题2、 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哪一对力属于平衡力(  )A.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受到的重力3、一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A一定是平衡力  B一定不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  D 无法判断4、如图所示,M是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两边用细线通过滑轮与吊盘相连。若在左盘中

2、放重为G的砝码、右盘中放重为2G的砝码时,物体M恰好以速度υ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右盘中砝码不变,物体M在水平桌面上以速度2υ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则左盘中砝码重应为(吊盘重不计,绳子与滑轮摩擦不计)()A.3G;   B.2G;  C.G;   D.4G5、如图是投掷实心球的场景。下列情况中实心球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A.实心球在空中上升B.实心球从空中下落C.实心球在地上越滚越慢D.实心球停在地面上6、起重机吊着一重力为G的物体,静止时拉力为F1,当以2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时拉力为F2,当以3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下降时拉力为F3,则有()A.F3>F2>F1=G  

3、    B.F3=F2=F1=G  C.F2>F1=G>      D.F1=G>F3>F27、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又激烈的争论过程.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其核心含义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C.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8、某次演练中,直升飞机悬停于高空,一伞兵(含伞)跳伞后竖直降落,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0~t1内,伞兵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B.在0~t2内,伞兵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C.在

4、t1~t3内,伞兵一直做减速运动D.在t2~t3内,伞兵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7、将A、B两个磁环先后套在光滑的木支架上,并使两磁环相对面的极性相同,此时可以看到上方的磁环A“悬浮”在空中,如图,设两磁环受到的重力相等且都为G,则磁环B对木支架底座的压力F与重力G的大小关系是()A.F

5、力.9、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拉一物体A和吊篮B,一个人站在篮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700N,当人用100N的力竖直向下拉A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A.800N;       B.600N;     C.700N;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三、实验,探究题10、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

6、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作图题11、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请在图甲中画出水平桌面对“不倒翁”支持力的示意图,在图乙中画出“不倒翁”所受重力的示意图。(O为不倒翁的重心)12、一重为G的物体A随着传送带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画出它受力情况的示意图。《二力平衡》练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4、 等于二、选择题19、B2

7、0、B  21、A   22、D23、B24、C25、D26、D  27、D28、C.本题将重物A、吊篮B和人视作一个整体,整体受弹簧测力计拉力和整体的重力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当人用100N拉力A时,这个力属于整体的内力,整体所受外力没有发生变化,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仍等于整体重力,即仍为700N.三、实验,探究题31、.(4分)(1)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2)改变力的方向   砝码质量 (3)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四、作图题32、略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