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论文.pdf

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论文.pdf

ID:55639507

大小:460.34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22

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论文.pdf_第1页
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论文.pdf_第2页
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论文.pdf_第3页
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论文.pdf_第4页
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2月Journalof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BeijingDee.2O13第29卷第6期(,SocialSciencesEdition)Vo1.29No.6教育学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刘晶张祥兰(1匕京科技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北京100083;2.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北京100120)[摘要]文章的研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统计分析的方法,获取并鉴别出高职院校教师的胜任特征,探索构建了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该模型为高职院校进

2、行教师招聘、考核、培训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胜任力模型[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3)06—0068—06随着高职院校的大力发展,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效优秀者和绩效普通者差异的最显著特征,是决定工设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现存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来源作绩效持久的品质和特征。胜任力有三个重要特征:首复杂、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差、教师队伍结构不合先,它与员工所在工作岗位的要求紧密联系,也就是说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制约着高职院校教育它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员工所处的工作环境、工作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

3、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前,大多数高件以及岗位特征的影响。其次,它与员工的工作绩效有职院校对专业教师的选拔、培训、考核评价基本上是密切的关系,或者从某种角度说,它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照搬普通高等院校或中职学校的模式,没有突出高职的工作绩效。最后,运用胜任力这一概念能够将组织中院校教育办学特色,严重影响着高职院校教育的发的绩效优秀者与绩效一般者加以区分。因此,组织可以展。将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胜任力研究引入高职院校将胜任力指标作为员工的招聘、考评以及提升的主要教育领域,通过探索构建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依据之一『】1。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是指能够区分高职院可以揭示高职院

4、校教师绩效优秀者与绩效一般者之校优秀与普通教师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的特征,这些间的差异,有助于高职院校科学地进行教师招聘、考特征包括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知识和核,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师培训,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技能。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从事高职院校教学教学质量和师资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和教师教育机构的主要培养目标,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涵。一、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工作任务(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概念或职位)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f21。一个完整的胜任力模型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维度,而每个维度下又胜任力研究之父——

5、大卫·c·麦克里兰(David·C·包含若干个胜任特征。Luciap认为胜任力模型主要回McClelland)将直接影响员工绩效的个人特质和行为特答两个问题: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个性特征称为胜任力(Competency)。他认为胜任力是区分绩征是什么;哪些行为对于工作绩效和获取工作成功具[收稿时间]2013—10—18[基金项目]2009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课题批准号CEA090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刘晶(1976一)。女。吉林图们人。北京科技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讲师,博士。张祥

6、兰(1978一),女。辽宁沈阳人,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博士。第29卷第6期刘晶、张祥兰: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69心的人格:以培养与后习得表面人格:易于培养与天习得冰山模型图洋葱模型图有最直接的影响。最著名的胜任力理论模型是冰山模虽然,目前国内关于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型【4】和洋葱模型[51。如下图所示。“冰山模型”是将胜任不多,但有学者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进行了研力的结构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究。如马必学、石芬芳基于教师团队的组织层面提出山以下部分”。“洋葱模型”则是把胜任力由内到外概高职教师教学力的概念。认为教学力包含高职

7、院校教括为层层包裹的结构,内核是动机,然后向外依次展师团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教学能开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力、技术实践能力、技术开发与服务能力以及这些能技能。这两种模型在本质内容上是一致的,认为知识力与教师参与的教育、教学、科研等实践活动有机结和技能是人外在的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合、相互促进、共同形成的综合实力。其中专业教学能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培养和评价;个性特质、动机、态力是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核心。高职的教学度、价值观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是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再具体到学习情境下

8、的教易评价和习得,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学活动,客观上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