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画入诗、译禅入诗和译典入诗——宇文所安的英译王维诗的翻译诗学-论文.pdf

译画入诗、译禅入诗和译典入诗——宇文所安的英译王维诗的翻译诗学-论文.pdf

ID:55640139

大小:405.7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2

译画入诗、译禅入诗和译典入诗——宇文所安的英译王维诗的翻译诗学-论文.pdf_第1页
译画入诗、译禅入诗和译典入诗——宇文所安的英译王维诗的翻译诗学-论文.pdf_第2页
译画入诗、译禅入诗和译典入诗——宇文所安的英译王维诗的翻译诗学-论文.pdf_第3页
译画入诗、译禅入诗和译典入诗——宇文所安的英译王维诗的翻译诗学-论文.pdf_第4页
译画入诗、译禅入诗和译典入诗——宇文所安的英译王维诗的翻译诗学-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译画入诗、译禅入诗和译典入诗——宇文所安的英译王维诗的翻译诗学-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译画入谤、译祥入谤和译典入谤宇文所安的英译王维诗的翻译诗学魏家海(!车肆师学夕悟黼系,涮匕武汉430079)摘要:中国传统诗学中的“想”与“因”结合的诗学观,不仅为诗歌创作、鉴赏和文学批评提供借鉴.而且也可作为汉诗英译的研究视角。本文从宇文所安英译王维诗的“译画入诗”、“译禅入诗”和“译典入诗”三个方面.探讨了诗歌画境中的动态性、静态性和光线色彩的和谐性在翻译中的摹写和润饰作用,分析了禅宗审美意境翻译中的“无我之境”、情景交织中的意境翻译的动感、声情意象翻译的乐感,总结了典故翻译的文化交互性.指出了宇文所安的翻译艺术的再现性重于表现性关键词:汉诗英译;宇文所安;画意;禅意;典故中图分类号

2、:I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o4一O544l2O14)09—0058—05近年来.王维诗歌研究一直是中国古典文学界研究的苏轼称王维“诗中有画”,道出了王维诗歌创作最重要热点之一,但王维诗歌英译研究的成果数量反差很大,国外的美学特征。王诗中的画.具有画意的启示性和写意性.本只有Bamstone等(1989)语文学派的研究专著。ll国内的研质上是暗示性和想象性,而非还原成“与诗句一一对应的、究论文主要是语言学,如关联理论等,文化学派翻译理论。平面的图画”。口]“诗中有画”实质是诗歌的一种境界.需要诗如操作理论等方面的成果,很有启发。但鲜见用中国古典诗人和读者密切合作,调动读者的丰富

3、想象力,把诗歌的画意论、文论和画论来研究王维诗英译的成果。本文从传统诗学以联想的方式展示出来。读者对诗歌中的画意的体会中的“想”和“因”的相互关系.探讨宇文所安如何从王维诗(“想”),通过变“形”传“神”,把诗歌中蕴含的画境之精髓“以画入诗”、“以禅入诗”和“以典入诗”的创作艺术.借鉴转(“因”)形象化。化为“泽画入诗”、“译禅入诗”和“译典入诗”的翻译艺术。就中国诗歌英译而言,一方面,译者调用诗性认知能力,发挥审美主体的能动作用,大胆而又合理想象,另一方一中国传统诗话“想”“因”结合对诗歌翻译研究面,译者也不可抛开原诗意境之“因”,而要依原诗蕴含的画、的启示意之“因”转化为原诗之“言”

4、,即变“画”成“言”,然后以译语钱钟书在《谈艺录》和《管锥编》里,研究了宋代文人叶所“想”之“言”传递原诗意境之“因”,把诗人“以画入诗”的梦得的《石林诗话》中“想”与“因”结合的诗学观,即诗论家意蕴审美思维模式转变成译者“以画译诗”的语言审美思维在解释唐诗人李商隐和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中.梦模式,使译者之“想”和诗意画境之“因”相互配合.在新的语中之“想”受到外界声音之“因”的刺激,诗人醒来后.“想与言环境之中,传递或创造原诗之意境和神韵,以达到“思与因的结合,既写梦境,又写想象了”,口这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境偕”(即“想”与“因”的和谐一致)的翻译艺术效果。方法之一。“想”指期待性想

5、象,同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域”1.翻译中的以“动”驭“静”很合拍,“因”本来指与“想”有关的声音,是“想”得以延续的王维在诗歌创作中。借鉴“散点透视”的绘画构图方法.关联媒介。不过,我们可以把“因”的声音理据通过“转喻”手先点明背景,接着由大及小、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再到细段,引申泛化为诗歌的依据或本源,“想”和“因”的结合是诗节。这种描写的多视角性、多空间性和距离性。把画面拉人诗歌创作、鉴赏的手段。也可为文学批评提供借鉴。与此类似。中,如同蒙太奇一样,诗中往往隐藏着一个叙事者,通过不同诗歌翻译需要发挥译者丰富的想象力,以再现和表现原诗的视点观察画境,移步换形,然后摄入诗中,诗的意境在

6、一连的意境、神韵和情感,同时,也离不开原诗之“因”,否则,译串的意象衔接和变换过程中,呈现动态性,以动驭静。者就是脱缰的野马,译诗便成了自由创作了。宇文所安在翻译王诗过程中,突出意象和意境的写意性,随“意”赋形,译者对意境之“想”,旨在再现原诗生动的二、译“画”入诗意境之“因”.不是死扣原诗的字词.而是使译句灵动化.也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2YJA740075)。作者简介:魏家海(1965一),男,湖北宜城人,华中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一58—文史天地■戬删29期就是因循原诗叙述性画面的流动性和生动性。例如,王维的动.让主体性之“想”趋向于瞬间凝固的静

7、景画面之“因”,译一首诗如下:文的意象组合临摹了原诗的静境,句子中动词的动作性不渡河到清河作是很强.以维持画意的静态美。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例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诗句“渡头余落日,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墟里上孤烟”译为Thefordholdstheremnantsofsetting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sun:,fromahamletrisesalonecolumnofsmoke。译文中回瞻旧乡国.淼漫连云霞。的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