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蒿品种(品系)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的SCoT分析-论文.pdf

黄花蒿品种(品系)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的SCoT分析-论文.pdf

ID:55640303

大小:390.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2

黄花蒿品种(品系)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的SCoT分析-论文.pdf_第1页
黄花蒿品种(品系)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的SCoT分析-论文.pdf_第2页
黄花蒿品种(品系)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的SCoT分析-论文.pdf_第3页
黄花蒿品种(品系)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的SCoT分析-论文.pdf_第4页
黄花蒿品种(品系)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的SCoT分析-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花蒿品种(品系)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的SCoT分析-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9卷第l7期申圈中药2014年9月ChinaJournlofCh;nerve囊VoS1e.p3t9em,Ibsseure,201174黄花蒿品种(品系)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的SCoT分析陈大霞,崔广林,张雪,李隆云(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中药种植研究所重庆市中药良种选育与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中药资源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65)[摘要]利用SCoT分子标记分析国内外8个黄花蒿品种(品系)群体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运用POPGENE软件计算相关遗传参数,UPGMA方法聚类生成树状图。结

2、果表明:20条引物共检测到145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22个;物种水平上,PPB=84.1%,H=n2173和=n3419,表明8个黄花蒿品种(品系)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在群体水平上,各遗传参数的平均值为PPB=41.9%,H=Q1215,磊=0.1868,表明遗传多样性较低;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计算的遗传分化系数(。=0.4410)说明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品种(品系)内;品种(品系)间存在基因流障碍(Ⅳm=6339);品种(品系)问的Neis遗传一致度(,)为0.7551一n9857;8个

3、品种(品系)聚为2个大类,具有相同或相似遗传背景的品种(品系)具有聚为一类的倾向。研究结果显示,在黄花蒿品种选育中应加强育成品种的交流、增加优异基因的相互渗透,从而拓宽黄花蒿的遗传基础。[关键词]黄花蒿;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SCOT黄花蒿Artemisiaa~nuaL系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样性和遗传关系缺乏梳理。近年来不少研究者采用分植物。《中国药典)1985年版开始,规定黄花蒿为药用子标记技术对黄花蒿野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了青蒿(HerbaArtemisiaeAnnuae)的唯一基原植物,

4、以其有益探索J,但在这些研究中,遗传关系主要是基于干燥的地上部分人药,具有清热解疟,驱风止痒的功遗传距离或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分析,对揭示材料问效。2o世纪70年代,我国首次从黄花蒿中分离出抗疟内在的遗传结构,尤其对反映杂交亲本问亲和性以及潘l生成分青蒿素(artemisinin,QHS),并研制出青蒿素选配的参考作用有限。因此,本文采新型的目标起始类抗疟疾药,被WHO指定为治疗疟疾专用药。作为世密码子多态性(startcodontargetedpolymorphism,SCOT)界市场青蒿类药物

5、原料一黄花蒿的主产国,我国黄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8个黄花蒿品种(品系)的遗传花蒿资源丰富。野生黄花蒿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但结构,旨在了解供试材料的遗传结构,更好地明确其亲类型混杂,产量不稳定,青蒿素含量低⋯。目前黄花蒿缘关系及其亲和性,以便于指导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主要来源于人工栽培,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但各配,为黄花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提供理论地青蒿素含量差异大,具有显著的生态地域性,青蒿素依据。含量纬向变异明显,北部高纬度地区含量较低,南部含1材料与方法量较高。J。因此,筛选青蒿素高含

6、量新品系成为众多1.1样本采集和基因组DNA的制备供试8个黄花研究者的选育目标,但现行的选育方法大多是从一个蒿品种(品系)于2012年种植于重庆涪陵青蒿基地,具大群体中寻找自然变异类型,对品种(品系)的遗传多体命名和来源为:POP1,POP2均从英国约克大学引进(前者种植于重庆酉阳,后者种植于重庆涪陵)、POP3[收稿日期]2014-02-15为“渝青1号”、POP4为“华立1号”、POP5~POP8均为[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201107011);国家科技部科技重庆科瑞南海制药有

7、限责任公司选出的品系。每个品惠民计划项目(2013GS500102);重庆市集成示范计划项目种(品系)分析样本数为24个个体,由重庆市中药研究(CSTC2013JCSF10009)院李隆云研究员进行鉴定。根据均匀分布、随机取样[通信作者]李隆云,研究员,主要从事药用植物栽培与质量评价研的原则进行采样,于花期之前选取成熟植株分枝顶端究,Tel:(023)890291l8,E—mail:lilongyun8@163.COB[作者简介]陈大霞,研究员,主要从事药用植物分子生物学和中药材上幼嫩的叶片,放

8、人装有硅胶的自封袋内,使之快速干种植技术研究,Tel:(023)89029108,E—mail:17837@163.com燥。回到实验室后,小心取出干叶片,用于基因组DNA·3254·第39卷第17期中圈中药杂志VoS1.39,Issue172014年9月eptember,2014的提取。离,电压150V。当溴酚蓝指示剂距离琼脂糖凝胶基因组DNA的制备采用北京天根植物基因组前沿约2~3cm时停止电泳,在GelDocXR凝胶成DNA提取试剂盒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像系统(BIO.RA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