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复习课.ppt

核舟记复习课.ppt

ID:55651117

大小:20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5-22

核舟记复习课.ppt_第1页
核舟记复习课.ppt_第2页
核舟记复习课.ppt_第3页
核舟记复习课.ppt_第4页
核舟记复习课.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核舟记复习课.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1、王叔元手艺奇巧表现在哪些方面?找出相关的句子。“能以径寸之木。。。。各具情态。”2、第二段主要描写的是核舟的哪个部分?船舱3、这一部分由哪些部件组成?箬篷、小窗4、第三段主要描写了核舟的哪个部分?船头5、船头三人的位置和表情各是怎样的?(1)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描述苏黄二人泛舟时的闲适心情,二人共阅一手卷,显得那么情深意笃。他们共同切磋,忘怀得失,陶醉于画卷美好的意境之中,全然是学者风度。(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写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不群的神态,

2、一派闲散、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与苏黄形成鲜明的对比。6、课文分说部分不是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而是按船的中部、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描述“核舟”上的景物。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有什么好处?先写船中间的船舱部分,叙述它的窗子数量、位置,特别点明右窗扇上刻的是苏轼的《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两句,左窗扇刻的是《前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句,和第一段末句的“大苏泛赤壁”相照应,突出了雕刻品的主题。而且显示了核舟的对称美。7、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是谁?为什么?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当然是东坡。作者这样安排,一是因为苏东

3、坡的主要游览者,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二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说明者不能违背其初衷。8、对人物的描写中哪些地方突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对东坡外貌的刻画,对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对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9、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使读者得出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甚多的结论。再用“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与之对比,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到这个玲珑剔透、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雕刻精湛的技艺,自然引出下句的赞叹语句。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中心。10、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按照总分总的结构顺序依次介绍.作者细致

4、的介绍了核舟的形状,描述了舟中人物的情态,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的技艺.11、词类活用卧右膝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卧。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多髯:名词用作动词,长着很多胡须。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箬篷覆之。箬篷: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石青糁之。石青: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用作动词,涂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