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猪场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及控制程序-论文.pdf

集约化猪场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及控制程序-论文.pdf

ID:55653226

大小:133.8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23

集约化猪场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及控制程序-论文.pdf_第1页
集约化猪场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及控制程序-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集约化猪场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及控制程序-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疫病防制doi:10.3969/j.issn.1008—4754.2013.05.014集约化猪场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及控制程序吕惠序(济南百事得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00)在集约化猪场,由于寄生虫病很少引起猪只的大批死亡,所以往往对其有所忽视。有数据表明,由选择合理的驱虫模式进行驱虫,可提高饲料利于其可导致生长速度下降8%~15%,饲料利用率降用率,促进生长,增加猪场效益,推荐采用“四乘二”低5%10%,推迟出栏时间,因寄生虫病而造成的驱虫程序进行驱虫,“四”是指公猪、母猪、后备种猪、经济损失,一般可占到养猪利润的5%~8%,应引起保育生长等四个阶段的猪,“二”是指对每一阶段的足够重

2、视。猪驱虫二次。(1)母猪在分娩前l一2周驱虫1次。此办法可1寄生虫的种类操作性较强,即从母猪产前7—10天转人分娩舍后开始投药,连喂5~7天。母猪每年驱虫2次,避免寄生虫分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两大类;体母猪将猪疥螨、猪球虫、蛔虫、鞭虫传染给仔猪。内寄生虫主要有蛔虫、鞭虫、结节线虫、肾线虫、肺(2)在仔猪断奶转入保育舍后2~3周(即6~7丝虫等;体外寄生虫主要有疥螨、虱、蜱等;其中以周龄)和生长舍(40千克体重左右)各驱虫1次,共疥螨虫对猪的危害最大。驱虫2次。(3)种公猪每年3月和9月份各驱虫1次,共驱2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虫2次。(4)后备种公、母猪在配种前驱虫1次。(1)搞好猪群及猪舍内

3、外的清洁卫生工作,清(5)新引进的后备种猪进场后2周(约5月龄)除猪舍内的感染性虫卵,使猪群生活在清洁干燥的投放驱虫药,转入配种舍于配种前2周(约6~7月环境中,保持饲料新鲜、饮水洁净,消灭中间宿主,龄)再驱虫1次,共2次。减少寄生虫繁殖的机会。(6)新购进的猪只驱虫2次(间隔10~l4天),(2)产房污染是仔猪感染球虫、疥螨、弓形虫等并隔离饲养至少3O天才能和其他猪只并群饲养。的主要途径,分娩舍应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减少同—分娩栏寄生虫病的连续传播,分娩舍地4选用合适的驱虫药物进行驱虫板、栏架和各种用具必须严格消毒。由于球虫卵囊对很多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普遍消毒剂不能杀针对目前猪场

4、寄生虫感染的情况,应选用能同死球虫卵囊,只有几种消毒剂,尤其是以戊二醛为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药物。大群防治采用基础的复合型消毒剂,如“威牌”复合醛,已证明可混饲的方法,可选用复方伊维菌素制剂,如腾骏“强有效杀死球虫卵囊,明显降低猪球虫病的发病率。力肯维灭”,主要成份为阿苯达唑与伊维菌素、多拉(3)猪粪应集中堆积,发酵处理,以杀灭体内外菌素、高效抗球虫药物。以上各阶段按千分之一的寄生虫虫卵。比例(即每吨饲料添加1000克)混合饲料,连喂5—7天。3寄生虫病的控制程序也可选用单方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如大北中国动物保健2013年(第15卷)第5期33疫病防制doi:10.3969/j.iss

5、n.1008—4754.2013.05.015痘病防控的根本出路在于健康养殖张建国(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畜牧兽医中心陕西商洛726000)摘要:随着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疫病问题已成为其发展的制约瓶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笔者通过对当前疫病的复杂性和严峻性的分析,认为无序、盲目、不规范的养殖是造成疫病泛滥成灾的罪魁祸首,要从根本上解决动物疫病问题,必须改变现有的养殖模式,实行健康养殖。关键词:畜牧业;动物;疫病防控;健康养殖随着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动物疫病病、圆环病毒(Ⅱ)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出现,使疫以及畜产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几病变得更加复杂、诊断与有效防治变得越来越困

6、年来,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国难。具体表现在:家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1、新病、变异毒株不断出现,防不胜防。如猪繁财力,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试图遏制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猪副疫病多发的局面,但从防控效果看,情况并不理想,嗜血杆菌病、非典型性猪瘟、新亚型口蹄疫等,特别而且疫病有加速蔓延之势。养殖户普遍反映“现在是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在猪场的普遍存在,的猪越来越难养,药越来越多,病越来越难治。”有更加剧了疫病复杂化和诊断治疗难度。专家这样感叹道:“为什么我们的养殖技术越来越2、多为混合感染、多重感染,疫病复杂多样。多先进,养殖的

7、现代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动物的病原混合感染已很普遍,特别是免疫抑制性疾病继疫病却越来越多、死亡率也越来越高、养殖效益也发的各种病原的多重感染,其中以猪瘟、蓝耳病、圆越来越下降呢?为什么好的养殖条件与养殖效果却环病毒病的多重感染最为严重,常常继发猪附红细成反比了呢?”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到底出了什么胞体、猪肺疫、猪副嗜血杆菌、猪胸膜肺炎等。猪瘟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经过调查和分析,认为在隐性带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