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完美课堂”-论文.pdf

走出“完美课堂”-论文.pdf

ID:55654640

大小:92.79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23

走出“完美课堂”-论文.pdf_第1页
走出“完美课堂”-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走出“完美课堂”-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走出“完美课堂”徐晓芳(浙江省金华市柳湖小学,321000)长期以来,我们对课堂教学完美性的评着,有一位学生提出策略:把铅笔削得再细价已经形成一种定势认识:教学的每个环节点,圆画得再大点。对此,教师始料未及,不应该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环节有遗漏或知如何处理学生的争议,只好搬出救兵:“大出差错都会被认为是一种教学的缺失,是一家翻开书,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评课的时节不完美的课。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候,这位教师解释道:“以前也是这样教学的,的观摩课,教学的过程如一场精彩的表演,师都没问题,这次是因为时间没把握好,才出现生的每一句对话、每一个动作都是恰如其分了这样的状况。”据说,这位教师在此后

2、的教的,整节课上没有废话,没有无意义的行为,学中时间掐得很准,课上得很顺利,他在学生没有多余的环节,一切尽在教师的控制之下。画好十几条半径的时候就喊停,然后解释道: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滴水不漏、尽善尽美。但“如果有时间,就能够继续画下去,画很多条是,这样的课真的就非常“完美”吗?半径。”看一则案例吧:一位教师在一次大型的这则案例投射出教师们对课堂完美性的教研活动中执教《圆的认识》一课。前面的教追求以及对差错的畏惧,教师们总是希望在学进行得很顺利,教师在讲解了半径的概念课堂上尽善尽美,做到尽可能少地出现差错,后,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半径的特点,要尽量回避有争议的地方。但是,试想一下:学求学生在各自

3、所画的圆中画半径,限时30生在生活、学习中是不是必然会碰到那些鲜秒。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埋头画了起来。可活的场景呢?课堂可以处理,但生活可以加是,因为教师走神,看错了时间,学生操作活工吗?动的结束时间被延迟了许多。随后,学生汇有人说:“错误犯得越早,损失就越少。”报探究结果:有学生说画了15条,有学生说也有人说:“教室是学生出错的地方。”过分追画了25条⋯⋯其中,有一位学生说能画无数求所谓“完美性”的教学,会让学生失去出错条;然后,有一位学生说不能画无数条,因为的地方和机会。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逐渐他已经把整个圆画满了,再也画不下去了;接地就只会机械地记住标准答案和套用现成的2014年第5期教育

4、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解题方法和步骤,而不能理解知识和灵活地圆弧于点D,则产生了新的半径OD,用同样应用到变化了的问题中;也就只会解决数学的办法可以构造出OA、OD之间的半径,这样中的数学问题,而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束手我们就可以不断地构造下去,需要多少就能无策。构造出多少半径。在这样的分析、比较和辩倘若上述案例中的那位教师能对学生的论中,学生的认识也一定会更加深刻。发言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数学中的一些对数学教学应该尽可能多地引领学生经象,譬如直线、射线、线段等,和现实生活中的历“数学化”的过程,直面而不回避学生的差对象是不一样的。数学中的线是由现实生活错和争议,这样,他们的收获会更大。学生中的线

5、抽象而成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找不出差错和有争议不仅不可怕,这些生成的内到数学中的线。生活中的线有宽度,譬如用容反而是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经历削尖的铅笔画的线比较细,而用水笔画的线出错、改错的过程,以后在面对具体问题的比较粗;而数学中的线是抽象的概念,没有宽时候,学生就知道应该怎样判断和处理了,度。“圆的半径有无数条”中的“半径”指的是不仅仅知道“是什么”,更知道“为什么”和数学中的线,而用笔画出的线是现实中的线,“怎么办”了。两者不是一回事。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在,我们都倡导:教学应该走向一种真一个问题:“圆的半径有无数条”是指存在无实的对话,努力“让学习真正发生”。但是,如数条半径

6、,而“圆的半径能画无数条”是指能果我们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总是生怕学生构造出无数条半径,存在未必就能构造出来,出“差错”,想让学生在课堂上“不越雷池半比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步”,那么我们的教学设计越“完美”,教学活云深不知处”,虽然能够肯定师傅就在山里,动离真正的“对话”反而越远。正是在“出错”但我们却找不到他。既然画图不能真正解决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在圆上学才是最完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画两条半径OA、OB,作A0_B的平分线,交值的。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4年第5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