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教学课件―第10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ppt

钢筋混凝土教学课件―第10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ppt

ID:55668019

大小:478.0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20-05-23

钢筋混凝土教学课件―第10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ppt_第1页
钢筋混凝土教学课件―第10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ppt_第2页
钢筋混凝土教学课件―第10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ppt_第3页
钢筋混凝土教学课件―第10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ppt_第4页
钢筋混凝土教学课件―第10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教学课件―第10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第10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Pre-StressedConcreteMember)§10.1概述一.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1.概念:在混凝土构件使用(承受使用荷载)以前预先施加作用使之产生的应力(如压应力)与使用荷载产生的应力(如拉应力)方向相反,从而抵消部分或全部荷载产生的应力(如拉应力);2.意义:(1)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能和刚度;(2)充分利用高强材料、降低构件自重。3.使用范围:裂缝控制等级要求高、大跨度、挠度控制要求高14.预应力简支梁的试验介绍(图10-1)二.预应力混凝土的分类1.我国规范对预

2、应力混凝土分类的原则:根据裂缝控制程度划分;2.我国规范对预应力混凝土的具体分类(1)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即在使用荷载下,构件受拉区不允许出现拉应力;(2)裂缝控制等级为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即在使用荷载下,构件受拉区允许出现小于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拉应力;(3)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即在使用荷载下,构件受拉区允许出现小于规定的混凝土最大裂缝宽度的的裂缝。3.其他分类方法(仅供参考)2三.张拉预应力钢筋的方法对构件预先施加作用的原理:张拉钢筋;被张拉的钢筋

3、称为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的回缩趋势即对构件产生作用(形成预应力)张拉钢筋根据施工工艺和结构适用条件分为两种。1.先张法(pre-tension)(1)施工工艺(如图10-2);(2)预应力传递方式: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2.后张法(post-tension)(1)施工工艺(如图10-3)(2)预应力传递方式:预应力钢筋端部的锚具传递给构件端部。3四.夹具和锚具1.夹具和锚具的作用:固定预应力钢筋;2.夹具:能重复使用,一般用于先张法构件;3.锚具:不能重复使用,一般用于后张法构件;4.对锚具的要求:

4、(P.246)1)~4);5.常用锚具:(P.246)1)~4);五.预应力混凝土材料1.混凝土:快硬、早强和收缩、徐变小,一般不低于C40;2.钢材:强度高、塑性好和表面有刻痕。六.张拉控制应力1.定义:张拉控制应力4N为总张拉力,可由仪器读出;为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2.为何要控制张拉应力(1)太小时,产生的预应(压)力不足以抵消荷载产生的拉应力;(2)太大时,会使构件开裂、构件破坏无预兆和预应力钢筋脆断。3.控制要求(1)与张拉工艺有关;(2)同条件下,先张法的大于后张法;(3)规范的数值见表10-3

5、;(4)一定条件下可略有提高。5七.预应力损失概念:在施工和使用阶段,预应力钢筋中的预应力(如张拉完毕时的控制应力)降低的现象。可能有六(七)种原因将导致此现象发生。1.锚具变形导致预应力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1)计算公式为(10-1);(2)一般在先张法构件中产生(直线形构件);(3)减小的措施:A选择变形小的锚具和减少锚具个数;B增加台座长度;2.预应力钢筋与孔道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1)计算公式为(10-2);6(2)一般在后张法构件中产生;(3)减小的措施:A两端张拉;B超张拉。3.养护构件时

6、预应力钢筋与台座之间的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1)计算公式为(10-6);(2)一般在先张法构件中产生;(3)减小的措施:A两次升温;B预应力钢筋与台座同时升温。4.预应力钢筋应力松驰引起的预应力损失(1)计算公式视不同情况分别为(10-7)~(10-11);(2)一般在先、后张法构件中均会产生;(3)减小的措施:超张拉。75.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1)计算公式根据先张法、后张法、受拉区和受压区分别为(10-12)~(10-15);(2)一般在先张法和后张法构件中均会出现;(3)减小、的措施:

7、A采用高标号水泥;B提高密实性;C加强养护。6.由于螺旋预应力钢筋对混凝土的挤压产生的预应力损失(1)计算公式为(10-19);(2)一般在后张法环形(或圆形)截面构件中产生;(3)减小的措施:避免采用小直径构件7.分批张拉时产生的预应力损失。8八.预应力损失值的组合1.预应力损失的特点(1)有的在先张法构件中产生,有的在后张法构件中产生,有的在先、后张法构件中均产生;(2)有的是单独产生,有的是和别的预应力损失同时产生;(3)前述各公式是分别计算,未考虑相互关系;2.我国规范规定应进行相应组合,如表10

8、-6。3.预应力损失的最低值(1)先张法构件:(2)后张法构件:9九.先张法构件预应力钢筋的传递长度1.传递长度:预应力钢筋的应力从构件端部为0增长到某一稳定数值(如控制应力)所需要的长度,如上图中的;2.传递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0-20);3.基本假定:在传递长度范围内,预应力钢筋(含混凝土)的预应力为线性变化,在传递长度末端达到最大值。10十.后张法构件端部锚固区的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1.问题的提出:预应力通过构件端部传递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