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小说《城堡》的诗学意义.doc

卡夫卡小说《城堡》的诗学意义.doc

ID:55673287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24

卡夫卡小说《城堡》的诗学意义.doc_第1页
卡夫卡小说《城堡》的诗学意义.doc_第2页
卡夫卡小说《城堡》的诗学意义.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卡夫卡小说《城堡》的诗学意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无论怎样来看,卡夫卡都可以称得上是现代主义的大师,他是最早感受到20世纪精神特征的人,也是传达出这种特征的先知。所以,要想绕过卡夫卡是不可能的。一:卡夫卡的形象:地窖中的穴鸟再20世纪小说家中,卡夫卡的生平经历是最平淡无奇的。1883年生于布拉格,此后一生中没离开过故乡,在公司当职员,文学创作只是他的业余爱好。1924年去世。死后,由于朋友布罗德违背了它的遗属,所有作品得以出版。卡夫卡的写作是一种纯粹的个人写作,但正因为如此,他才能直接面对人类的生存状态,写出人的本真的苦难。卡夫卡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地洞》,小说的主人公“我”是一只小动物,处在地洞中,对周围充满了恐惧。可以说,这个地

2、洞的处境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现代人的处境,卡夫卡当然也不例外O卡夫卡还有一篇重要的独白:我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带者纸笔和一盏灯待在一个宽敞的,闭门绝户的地窖最里面的一间。饭由人送来,放在离我这间最远的,地窖的第一扇门后。然后我将回到我的桌旁,紧接着马上写作。这段话出自卡夫卡给他的未婚妻的一封信,可以看出他的心理表白。二《城堡》迷宫下面进入对《城堡》的分析。由于城堡没有结尾,具有未完成性和开放性,所以不可能有一个更准确的解释,因此只能从诗学角度分析城堡。《城堡》的主人公叫K,一个字母,有符号化特征。半夜来到村庄里面,准备进城堡。K自称是一个土地测量员,但城堡并不承认聘请过土地测量员。因此K

3、无权在村庄居住,更不能进入城堡。于是K首先去找村长,村长告诉他聘请K是个错误,于是为了补偿过失,K被安排去给一个小学当看校门的,而学校也不缺看门人。最终K发现他是一个对城堡亳无用处的人,当然也进不了城堡。用故事描述《城堡》是一间很费力的事,因为《城堡》几乎是无法用讲故事来描述的,必须把城堡看成一个总体象征结构,小说才能获得解释。大多数评论者都认为理解vv城堡>>的关键在于“城堡”意象。作为一个主题级意象它象征着什么,我们看看卡夫卡是如何描写城堡的。K到村了里时,已经是后半夜了。村子深深的陷在雪地里。城堡所在的那个山岗笼罩在雾霭和夜色里看不见了,连一星儿显示出有一座城堡屹立在那儿的光

4、亮也看不见。K站在一座从大路通向村子的木桥上,对着他头上那一片空洞虚无的幻想,凝视了好一会儿。可以说一开始,卡夫卡就赋予了城堡双重含义,既是一个实体存在,又是一个虚无幻象,像一个迷宫,所以小说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近乎于梦幻的氛围。另一处是K到了村子的第二天早上走出客栈打算去城堡看看。它既不是一个古老的要塞,也不是一座新颖的大厦,而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建筑群,...…倘若K原先不知道它是城堡,可能会以为是市镇。这一章仍给人不可把握之感,从诗学角度来看,正是因为卡夫卡网避了主观感受,完全借助K的感受,才给人不可把握之感。因此,小说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所以每一个读者都会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来解释

5、城堡,因此《城堡》就成了解释的迷宫,至于“城堡”到底为何物,可能连卡夫卡自己也不知道。三城堡的解释目前对城堡的解释乏得数不胜数,但大都是从七个角度来看:从神学来看,有研究者认为“城堡”是神和神的恩典的象征,K所迫求的是拯救。心理学观点认为,城堡并不存在,它是K的自我意识的外在折射,是K内在真实的外在反映。存在主义认为,城堡是荒诞世界的一种形式,是现代人的危机,K被任意摆布而不能自主,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从而代表了人的生存状态。社会学观点认为城堡是在批判官僚主义和集权统治的危机。马克思主义者本雅明,卢卡奇等人认为《城堡》表现了人与物化了的外在世界的矛盾。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看,K努力迫

6、求和探索的,是深层的不可知的秘密,他在寻求生命的终极意义。实证主义者则详细考察了作者生平,以此说明《城堡》与卡夫卡的关系。四作为小说结构与模式的''追寻"从《城堡》的结构模式上分析也许是一条可行办法。比如加洛蒂,曾经从卡夫卡小说中归纳出三大主题:1。动物主题2。寻求主题3“未完成”主题。其中动物主题很明显。比如《变形记》《一条狗的研究》《地洞》等。而寻求主题加洛蒂则认为是长篇小说——《诉讼》《美国》《城堡》所组成的主题,三部小说都有一个基木情节,即主人公漫长的追寻过程。这种寻求主题可以说是最古老的文学类型之一,在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荷马和维吉尔的史诗,但丁的《神仙》,歌德的《浮士德

7、》中,都有很经典的寻求情节;在现代小说中,康拉德的探险小说,艾略特的《荒原》,甚至托尔金的《魔戒》,金庸的小说都可以纳入这种模式。但卡夫卡小说中的追寻模式却与上述文本有诸多不同,比如寻求的主体,在《城堡》中,主体的身份是不确定的。K从哪里来?他过去干了什么,他是怎样一个人?我们很难知道。有人说卡夫卡的小说中的人物是没有过去的,只剩下现在。而没有过去就意味着无法确定现在,所以想分析K的心理,性格都无从谈起。再看所谓发送者和接受者[1],城堡聘请K是由于一个错误,而K的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