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存货管理.doc

国际存货管理.doc

ID:55674850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24

国际存货管理.doc_第1页
国际存货管理.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国际存货管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际存货管理目录国际存货管理的概念国际存货管理的主要内容存货管理的性质与变革际存货管理(internationalinventorymanagement)编辑本段国际存货管理的概念从跨国公司总体的角度研究总公司及其所属各个分公司存货资金占用的最优配置。编辑本段国际存货管理的主要内容与国内企业相比,其主要内容包括:%1提前采购存货。跨国公司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缺乏外币的远期合约交易条件下,对资金汇出或剩余资金转换成硬通货存在许多限制条件,为了防止预期的货币贬值进口商品的当地货币价格相应提高而采用的一种存货保值措施。即在相关货币贬

2、值之前,提前购买所需要的商品。%1存货存储。跨国公司在当地货币有明显贬值可能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货币贬值以当地货币表示的价格上升而所采取的一种存货保值措施。即在相关货币贬值之前,累积存货,增加存货储备量。但是,这有一个度。它涉及累积拥有当地货币价格趋于提高的存货与放弃在当地进行短期投资获得收益的机会之间的权衡问题。编辑本段存货管理的性质与变革1、存货的性质1)自我膨胀。如果要让存货保值,必须以20%的速度增加其价值,存货一一即使是珍贵如金了这样的物品一一不仅不能增值,还会不断地贬值,同时还会消耗企业可观的储存费用。2)不断贬

3、值和消耗企业的资源。3)即占用企业的资金,降低企业的资金的周转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核心的就是现金流,一旦资金周转不灵往往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波士顿顾问公司创始人布鲁斯?亨德森说,“扩充生产能力是一项关系到企业存亡的决策”。■■I■■■2、正是因为认识到存货上述三个特性,人们试图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1953年,日本丰田公司的副总裁大野耐一创造了一种高质量、低库存的生产方式“即时生产”(JustInTime,简称JIT)。JIT技术是存货管理的第一次革命,其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

4、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量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在口本JIT乂称为“看板”管理,在每一个运送零部件的集装箱里面都有一个标牌,生产企业打开集装箱,就将标牌给供应商,供应商接到标牌之后,就开始准备下一批零部件。理想的情况是,下一批零部件送到时,生产企业正好用完上一批零部件。通过精确地协调生产和供应,日本的制造企业大大地降低了原材料的库存,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也增加了企业的利润。事实上JIT技术成为日本汽车工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的来源,而丰田公司也成为全球在JIT技术上最为领先的公司之一。存货管

5、理的第二次变革的动力来自于数控和传感技术、精密机床以及计算机等技术在工厂里的广泛应用,这些技术使得工厂的整备时间从早先的数小时缩短到儿分钟。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机器很快从一•种预设的工模具状态切换到另-•种工模具状态而无须走到遥远的工具室或经人工处理之后再进行试车和调整,整备工作的加快使怠机时间结构性发生了关键的变化,困绕着传统工厂的在制品库存和间接成本也随之减少。仍然是丰田公司在70年代率先进行了这方面的开拓。作为丰田的引擎供应商,洋马柴油机公司(YanmarDiesel)效仿丰田进行了作业程序的改革,在不到五年时间里,差

6、不多将机型增加了四倍,但在制品的存货却减少了一半之多,产品制造的总体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了100%以上。九十年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兴起之后,存货管理发生了第三次革命。通过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如ERP、MRPII等),可以使企业的生产计划与市场销售的信息充分共享,计划、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各部门之间也可以更好地协同。而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使生产预测较以前更准确可靠。戴尔公司是这次革命的成功实践者,它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展开网上直销,根据顾客的要求定制产品。一开始,在互联网还局限于少数科研和军事用途的时候,戴尔公司只能通

7、过电话这样的网络来进行直销,但是互联网逐渐普及之后,戴尔根据顾客在网上的订单来组织生产,提供完全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戴尔提出了“摒弃库存、不断聆听顾客意见、绝不进行间接销售“二项黄金律。戴尔公司完全消灭了成品库存,其零件库存量是以小时计算的,当它的销售额达到123亿美元时,库存额仅2.33亿美元,现金周转期则是负8天。库存根据其在生产作业的不同阶段可分为三类,一是原材料库存,二是在制品库即半成品库存,三是制成品库存。从存货管理的变革上看,首先削减的是原材料库存,紧接着是在制品库存,最后是制成品库存。也许这只是一个巧合,我们

8、发现这个库存变革的过程是严格符合生产链从上游向下游的变迁,如果忽略技术促进的因素,这似乎是一个生产链的生态演变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