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金属冷时的转变.doc

加热金属冷时的转变.doc

ID:55678122

大小:1.24 MB

页数:53页

时间:2020-05-24

加热金属冷时的转变.doc_第1页
加热金属冷时的转变.doc_第2页
加热金属冷时的转变.doc_第3页
加热金属冷时的转变.doc_第4页
加热金属冷时的转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加热金属冷时的转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加热金属冷却时的转变第一节珠光体相变一、珠光体及其形成机理1.研究珠光体型相变的意义钢经奥氏体化后,过冷至Ar1以下某一温度范围内等温,或以较慢的冷速连续冷却,均可得到珠光体组织,它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是一种稳定的组织,其中,铁素体为体心立方,硬度低而塑性高;渗碳体为复杂斜方,质硬而脆,两者合理的匹配,可得到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是钢中的重要相变。①由于珠光体具有上述特征,故可作为机加工的中间热处理,消除因前一道工序造成的加工硬化,便于下道工序的切削加工;同时,也可用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获得一定形态的

2、珠光体,使结构件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用得更为广泛的则是作为淬火的预先热处理,为淬火作好组织上的准备。②对于要求高硬度、高强度的构件,则希望获得马氏体,为避免因工艺不当使组织中出现珠光体相,则必须研究珠光体的形成动力学。2.珠光体的类型片状:片层方向大致相同的珠光体称为珠光体团(或领域),在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可以形成3~5个珠光体团。片状珠光体:片状珠光体(P)150~450nm光镜可分辨其F、Fe3C的层状分布索氏体(S) 80~150nm高倍屈氏体(T) 30~80nm光镜下不能分辨形成温度P650~Ar1S6

3、00~650(共析碳钢)T550~600球状珠光体珠光体中的渗碳体呈球状分布,其渗碳体的大小形态及分布,对最终热处理后的性能具有直接的影响,是球化退火验收的重要指标。3.珠光体的片层间距S(一片F与一片Fe3C的层数之和)实验结果表明,S与ΔT成反比,且,这一关系可定性解释如下:珠光体型相变为扩散型相变,是受碳、铁原子的扩散控制的。当珠光体的形成温度下下降时,ΔT增加,扩散变得较为困难,从而层片间距必然减小(以缩短原子的扩散距离),所以S与ΔT成反比关系。在一定的过冷度下,若S过大,为了达到相变对成分的要求,原子所

4、需扩散的距离就要增大,这使转变发生困难;若S过小,则由于相界面面积增大,而使表面能增大,这时ΔGV不变,σS增加,必然使相变驱动力过小,而使相变不易进行。可见,S与ΔT必然存在一定的定量关系,但S与原子A晶粒尺寸无关。奥氏体的晶粒尺寸主要影响珠光体团的大小,A晶粒越小P团越细小。4.珠光体的力学性能对于片状珠光体,由于铁素体的塑性变形受到阻碍,位错的移动限于渗碳片之间的铁素体中进行,增加了变形抗力,使强度得到提高。渗碳体片越薄,塑性变形的能力越强,其硬度越高;而厚的渗碳体易在变形中产生断裂。薄片渗碳体却可以承受部分

5、变形,故强度升高的同时,塑性也有所提高。球状珠光体中的渗碳体为球状,其阻碍铁素体变形的能力大为下降,比起片状珠光体,它具有较低的强度以及较高的塑性。至于珠光体团尺寸的减小,则可由Hall-Petch公式σS=σi+Kd-1/2知,强度将有所提高;同时,晶粒的细小,也使得晶粒位向增多,滑移的有利取向增多,从而塑性亦有所提高。5.珠光体的形成机理珠光体相变是扩散型相变、属形核长大型。(1)相变的热力学条件A(0.77%C)→F(0.0218%C)+Fe3C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复杂斜方欲实现上述共析转变,需要依靠成分起伏达到

6、各组成相成分的要求,依靠结构起伏达到点阵重建,依靠能量起伏克服形核功(抵消界面能、应变能),后一起伏则依靠二相的化学自由能二差以及点阵缺陷的应变能提供,可见,反应必须在A1稍低温度才能开始。C→αγFe3CG在A1以下温度,γ、α、Fe3C的自由能如图所示。在这一温度A转变为α相及Fe3C相的驱动力均相等,所以开始形核时,α相或Fe3C相,从热力学上讲,均可成为领先相。由于形成领先相的驱动力较小,所以起始相往往与母相保持共格关系:{111}γ//{110}α//{011}Fe3C<110>γ//<111>α//<0

7、10>Fe3C但是从热力学上讲,形成P的驱动力更大,故在A1以下温度,发生共格反应更为有利。(2)片状珠光体的形成机理珠光体在奥氏体中的形核,符合一般的相变规律。即母相奥氏体成分均匀时,往往优先在原奥氏体相界面上形核,而当母相成分不均匀时,则可能在晶粒内的亚晶界或缺陷处形核。前已述及,从热力学上讲,在γ中优先形成α相或Fe3C相都是可能的,所以分析谁是领先相,必须从相变对成分、结构的要求着手,从成分上讲,由于钢的含碳量较低产生低碳区更为有利,即有利于α为领先相,但从结构上讲,在较高温度,特别在高碳钢中,往往出现先共

8、析Fe3C相,或存在未溶Fe3C微粒,故一般认为过共析钢的领先相为Fe3C,而共析钢的领先相为F,共析钢的领先相并不排除F的可能性。珠光体的形核,依靠C原子的扩散,满足相变对成分的要求,而铁原子的自扩散,则完成点阵的改组。而其生长的过程则是一个“互相促发,依次形核,逐渐伸展”的过程,若在奥氏体晶界上形成了一片渗碳体(领先相为片状,主要是由于片状的应变能较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