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记忆和人类文化记忆的融合.pdf

民族文化记忆和人类文化记忆的融合.pdf

ID:55678221

大小:382.9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4

民族文化记忆和人类文化记忆的融合.pdf_第1页
民族文化记忆和人类文化记忆的融合.pdf_第2页
民族文化记忆和人类文化记忆的融合.pdf_第3页
民族文化记忆和人类文化记忆的融合.pdf_第4页
民族文化记忆和人类文化记忆的融合.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族文化记忆和人类文化记忆的融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4.4学术探索2014年4月No.4,2014AcademicExplorationApr.,2014民族文化记忆和人类文化记忆的融合郝朴宁,郝乐(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云南昆明650000)摘要:红河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带给我们的首先应该也必须是一种责任,即保护好这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对于这份文化遗产的所作所为,对于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所以,这里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并非由此产生出来的经济效益,而是一种文化态度,一种融人人类文化记忆中的民族文化的安全战略。关键词:文化记忆;文化安全;价值确认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

2、章编号:1006—723X(2014)o4—0l1O—O52013年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点,集中体现了哈尼梯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田文化景观的突出特征。全县境内共有19万亩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也是梯田,遍及全县l4个乡镇,约占红河哈尼梯田总云南省第5处世界遗产,更为重要的是,这是我面积的四分之一。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和缓冲国首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遗产。红河哈尼区总面积461.04平方公里,其中,遗产区面积为梯田申遗成功,不仅标志着世界对其物质价值的166.03平方公里,涉及1个镇2个

3、乡(即新街镇、认同,更标志着对于其人类历史文化价值的确攀枝花乡、黄茅岭乡)、18个行政村、82个自然认。这是云南人的一种骄傲,但更是云南人的一村,11664户,56375人。种责任。为了能够掌握申遗成功后哈尼梯田的现状,了解云南的人一说起哈尼梯田,首先会想起由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的“哈尼梯田保元阳。其实红河哈尼梯田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护开发利用研究”课题组考察了元阳的老虎嘴、元阳、红河、绿春、金平等县,总面积约82万亩,多依树、坝达、箐口和绿春的腊姑等处,听取了州此外,在玉溪的元江也有哈尼梯田存在。红河哈政府、元阳县、绿春县关于对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尼梯田至

4、今已有1300多年的开垦和耕作历史,体发利用情况的汇报,并同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现着哈尼族百姓在农耕文明中的集体智慧。哈旅游企业和村民进行了座谈。尼梯田以高山、河流、森林、村寨为物质载体,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区,元阳哈尼梯田稻作技艺的背后,是巨大的民族文化传统所蕴含在整个红河哈尼梯田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地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在今天倡导生态文一是包含了最具代表性的集中连片分布的明的时代,哈尼梯田成为活态农耕文明时代人类水稻梯田,即:老虎嘴、坝达、多依树梯田3个连适应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杰出片核心区,其中坝达包括箐口、全福庄、麻栗寨、典范。

5、主鲁等连片梯田14000亩;老虎嘴包括勐品、硐元阳哈尼梯田作为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浦、阿猛控、保山寨等近6000亩;多依树包括多依遗产的核心区,以规模最大最集中的梯田片区、树、爱春、大瓦遮等地连片上万亩,梯田气势磅保存完好的生态系统、保留完整的古老农耕文明礴、规模宏大,地形呈V形谷地发育,壮观异常,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XW052);云南省政协“哈尼梯田保护开发利用研究”。作者简介:郝朴宁,男,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新闻传媒研究;郝乐,男,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戏剧影视学研究。ll0所有梯田都开垦在山坡

6、上,海拔高差2000余米,就少数民族文化而言,族群的量化决定了它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以一座山坡而很难成为一个国家的主体文化,即使在获得国家论,梯田最高级数达3000多级,这在中外梯田景权力的时候,也会为主体民族的文化所同化,在观中是罕见的,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这一意义上说,主体民族是由其主体文化的地位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所决定的。相对于主体文化而言,少数民族文化二是元阳哈尼梯田最为完整地体现了“森的存在形式,往往成为一种民间记忆,在族群内林、水系、村庄、梯田”四素同构的梯田生态循环部进行传承。而人类文化的构成,不仅是国家意系统

7、。1300多年来,元阳哈尼梯田完全依靠高山义上的主体文化,同样包含了少数民族文化,并原始森林和次生森林蓄积、吐放的山泉、溪水、河由此形成人类文化的多元构成。即不同的文化流,经人工开沟引水自流灌溉。“山有多高,水有虽有主体与非主体之别,但绝对没有优劣之分。多高”是哈尼梯田实现良性循环灌溉的一大技术哈尼梯田申遗成功,不仅是自身文化价值的特征,哈尼村寨上方有茂密的原始森林,雾水经认同,也成为民族文化由民间记忆进入人类文化森林吸纳,形成无数溪流,首先供人畜饮水之后,记忆的典型案例。由此让我们想到的是,云南作再通过条条沟渠被引导到梯田中灌溉,最后经层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

8、省份,不仅保存着文化的多层梯田汇人到江河,再次蒸发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