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鼓造粒提高圆整度的建议.doc

转鼓造粒提高圆整度的建议.doc

ID:55681283

大小:81.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5-24

转鼓造粒提高圆整度的建议.doc_第1页
转鼓造粒提高圆整度的建议.doc_第2页
转鼓造粒提高圆整度的建议.doc_第3页
转鼓造粒提高圆整度的建议.doc_第4页
转鼓造粒提高圆整度的建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转鼓造粒提高圆整度的建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转鼓蒸汽造粒工艺成球原理提高颗粒的圆整度的建议复合肥颗粒的成球过程:以原料及返料中的粒度直径的小颗粒为核心,在60-65°C的温度和蒸汽条件下,借助原料自身粘性和机械力的相互作用,不断滚大,形成中2-5mm软体状颗粒,干燥时随着水分的蒸发,颗粒逐步固化,形成硬颗粒。造粒时,应使物料在造粒机或干燥机内做椭圆形运动,物料占筒体截面积的1/6为宜,物料通过运动,相互摩擦、产生粘性,大吸小附,粘合成球。物料在运动中要和顺,不宜受过大的冲击或强制性成球,否则会使颗粒产生大小不匀。提高圆整度的方法是在颗粒未固化前,让物料多滚动、多摩擦。在滚动中使颗粒表面磨去棱角,填平补缺,越滚越圆。软颗粒不宜

2、在筒体内垂直起落,否则很容易引起颗粒变形,造成颗粒不圆整。在操作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一烘进出口温度是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实际生产中应据4居不同的配方和设备的特点,分别摸索出一个适宜的上下波动的温度范围。生产经验表明:应该采取低温大风量,尽量缩小一烘头部与尾部的温差。尾部温度是控制的重点,一般控制在45-65C,尿素用量在3-9%,尾部温度控制在65°C左右;尿素用量在10-20%,尾部温度控制在60C左右;尿素用量在21-38%,尾部温度控制在55°C左右,防止温度过高尿素熔融产生过多的液相,出现大颗粒或和泥现象。如果以氯化铉为氮源时,尾部温度可控制在65-80C左右,一烘尾部温度应

3、根据产量大小结合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和调整。一烘的温度不是绝对的,主要应参考系统风量大小、生产配方和一烘出来的物料干燥情况确定,造粒机物料的水分、温度与一烘温度的有机地配合是关键。2、颗粒为什么会不圆不规则呢?液相超标,造粒时粉末含量少,颗粒在滚动中缺乏平补缺的粉末材料,所以,在造粒机内的水分要掌握的干一些,只要造成01-2mm的颗粒为宜,不要造成中2-4mm合格颗粒。因为液相超标使烘干机内部的扬板和筒壁出现物料粘结现象和大颗粒。由于烘干机缺乏了光洁的条件,颗粒会不规则。成品量小,烘干温度过高也会引起颗粒破碎,形成不规则颗粒。3、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圆圆的扁扁的颗粒?造粒的原理就是物料

4、层层裹大的过程,就必须要有核心。有了核心,颗粒就有了一定强度的基质,颗粒就不容易变形。如果全是新料生产、没有返料或返料^^艮少,没有核心的情况下直接造成的颗粒,遇到高温,液相增加,使颗粒显得特别软,再加上设备内部的抄板把颗粒抄到顶部在垂直落下,使本来圆圆的颗粒摔成圆圆的扁扁的。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把烘干机的温度降下来,降低物料的溶解度;第二是返量中必须有足够的也1一2响的小颗粒。如果配方不合理,过多地使用粘性填充料也会造成颗粒不圆。巴造粒机里面用PVC衬里,必须每个班要把里面的堆积的物料铲尽(铲等工具不能破坏光洁面),倾斜的角度调整到合适的水平。产品的光洁度和圆球度还是不错的。颗粒

5、圆整度是每个工厂十分重视的质量指标,在生产过程中,颗粒造得越圆,产量也就越高,所以也就越高,所以多数厂家把自己产品的颗粒圆整度作为技术攻关的重点内容,并作为衡量一个复合肥厂技术档次的重要标志。高浓度复合肥颗粒的形成过程为:开始是以返料中/1-2mm小颗粒为核心,物料在60~650C温度和适宜液相量的条件下,在粉状物料的拈性和机械动力的滚动下,颗粒层层裹大,形成/2~4mm的软体颗粒,然后物料在干燥机内水分逐步蒸发,软体状颗粒渐渐固化,形成有一定强度的正常颗粒。>^艮据我们研究所多年的摸索,颗粒要圆必须注意如下环节:一、物料目数结构上要突出一个“核”字进入造粒机的物料中,必须要有足够

6、的小颗粒为核心。经观察,高浓度复合肥在全新料(没有返料)生产时,无论物料流量、造粒水分、干燥温度等工艺指标控制得多好,成球率和颗粒圆整度就是提不高。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小颗粒为核心。根据经验,进入造粒机的物料中,/1-2mm小颗粒应占整个物料的三分之一为宜。应改变过去一般人所认为的生产原料破碎得越细越好的观点。所以在设计中细筛网应选择净孔2.5x2.5mm为宜,让/2mm以下的小颗粒作为返料,为下一轮造粒准备足够的核心。设计中细返料不能经过破碎机,并要与投入的新鲜料充分均衡地结合在一起,避免新鲜料与返料混合不均,断断续续。核心圆、生产的成品才能圆,因为核心具有一定的强度,在干燥过程中

7、物料上下起落不易变形。利用小颗粒为核心表面层层裹大的原理造粒,比没有核心一次性造成的颗粒所需的液相减少,这样干燥能力有所增强,产量可相应提高。所以在物料目数结构上要求突出一个“核”字。二、物料的运动要突出一个“滚”字这里指的物料主要在造粒机和干燥机内的物料运动。造粒时应使物料在造粒机内多滚动,物料在滚动中相互摩擦,产生粘性,大滚小附,粘合成球。物料在运动中要和顺,不宜受过大的冲击或强制性成球,否则会使颗粒产生大小不匀。例如造粒机内的括刀对物料运动会产生强制性成球,造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