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弱群体的生产机制和消解策略——基于社会排斥视角分析.pdf

贫弱群体的生产机制和消解策略——基于社会排斥视角分析.pdf

ID:55681961

大小:418.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4

贫弱群体的生产机制和消解策略——基于社会排斥视角分析.pdf_第1页
贫弱群体的生产机制和消解策略——基于社会排斥视角分析.pdf_第2页
贫弱群体的生产机制和消解策略——基于社会排斥视角分析.pdf_第3页
贫弱群体的生产机制和消解策略——基于社会排斥视角分析.pdf_第4页
贫弱群体的生产机制和消解策略——基于社会排斥视角分析.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贫弱群体的生产机制和消解策略——基于社会排斥视角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社一圈一⋯2期贫弱群体的生产讥和消解策略木——基于社会排斥视角分析卓彩琴(1{茸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摘要:社会排斥已经成为中西方研究社会问题的重要理论视角,但是现有研究主要把社会排斥当成一种不平等现象加以研究.或者就某个贫弱群体的社会排斥现象进行研究,缺乏动态过程和系统视角的分析。文章将社会排斥作为一种动态系统机制,对中国3"-前贫弱群体的生产过程展开研究。中国当前的社会排斥主要通过制度、市场、文化三种机制共同作用,将处于一定社会身份和特征的群体排斥出有利地位,使他们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均

2、处于弱势地位。并沦为贫弱群体。文章最后提出两点消解策略:制定更公平公正的社会政策、发展社会工作服务事业。关键词:社会排斥;制度机制;市场机制;文化机制;贫弱群体中图分类号:C91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04一O544(2014)O2—0168—05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让少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方面:一是对社会排斥的定义.不同学者作出了不同定义,带动没有富起来的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差别的社他们分别从社会保障无法覆盖、社会权力的否决、劳动力会政策。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出现市场排斥、社会机会缺

3、乏等方面作出了不同诠释;二是社了一批富翁.“让少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标已经实现,但会排斥的多个向度.总结起来大概可归结为政治、经济、文“富起来的人带动没有富起来的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化和社会四个方面的排斥:三是社会排斥的主要属性,与景象却一直没有出现.反而出现“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现贫困、剥夺、不平等、边缘化等社会不平等现象相比,具有象.社群之间的隔离、歧视越来越严重,贫富差距越拉越多向度性、动态性、相对性、关系性、资源约束性、累积性和大.出现了一批很难翻身的“贫弱群体”,贫弱群体的代际能动性等特性;四是社会排斥现象

4、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社遗传也严重出现了。面对中国的这一现实问题,很多社会会制度、群体隔离、被排斥群体自毁等原因。It]学、政治学、政策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纷纷展开研究、献可见.社会排斥的内涵非常复杂,社会排斥既是静态计献策。现有的研究主要就某个贫弱群体遭遇的社会排结果也是动态过程。随着社会排斥研究的深入,社会排斥斥现象进行描述性分析.也有少量文章将社会排斥作为代替了贫困概念.社会排斥就意味着贫困,贫困也意味着一种导致贫弱群体的生产机制加以研究。但是缺乏从整排斥,社会排斥与贫困是一个相互转化的关系,那么社会个社会系统和动态机

5、制的角度来研究社会排斥与贫弱群排斥与贫困或贫弱群体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谁因谁果?西体的关系。本文把社会排斥作为一种动态系统机制.讨论方学者对此并没有做深入探讨,给人似是而非的感觉。中国贫弱群体的生产过程。(二)中国的相关研究与不足2000年以来我国有关社会排斥理论的研究呈现快速一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社会排斥的相关研究与不足(一)西方的相关研究与不足一是对西方社会排斥理论的综述与本土理解的研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排斥成为西方各国研究社究。其中有代表性的作者与观点有:唐钧认为社会排斥是会政策和社会不平等问题的新

6、视角,社会排斥被当成比游戏规则造成的,社会政策的研究目标就是要修订游戏规贫困更可怕的一种社会不平等现象加以研究,社会政策则,使之尽可能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曾群等学者将社研究就是要消除社会排斥建立更公正的社会政策。会排斥理解为由于国家、企业和利益团体等施动者的作丁开杰对西方社会排斥理论研究做了较系统的梳用将一些个人、团体和地方部分或全部排斥出政治、经济、理,他认为西方学者对社会排斥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四个社会和文化活动的过程。畅团认为社会排斥是由劣势地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SH076)。作者简介:卓彩琴(197

7、2一),女,土家族,湖南慈利人,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一■一触期位导致某些排斥,这些排斥又导致更多的劣势和更大的户籍制度本是政府部门对居民的基本状况进行登记社会排斥,并最终形成持久的多重劣势的动态过程。E4]石的一项行政管理制度.但我国的户籍制度在过去几十年彤认为社会排斥指某些个人、家庭或者社会群体因为缺里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本来的职能,而与劳动就业、义务教乏机会参与被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活动。而被边缘化或育、福利保障等其他社会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固化了公隔离的系统过程。这些理解同样反映了社会排斥的复杂民先天身份和不

8、平等的社会地位。性,与西方观点类似,它既是贫弱群体的弱势表现也是导中国解放后一直实行的是“优先发展城市”的发展策致更多弱势的动因。略,直接导致农村的公共设施不足、就业机会单一、教育资二是将社会排斥理论应用到有关社会问题的具体研源缺乏、医疗资源不足、福利保障体系虚弱.农民在这样的究中,主要集中在农民工群体、残疾群体、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