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pdf

水稻稻瘟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pdf

ID:55682588

大小:1.27 MB

页数:1页

时间:2020-05-24

水稻稻瘟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水稻稻瘟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植保技术Zhibaojishu水稻稻瘟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12李龙昌,张少林(1.辉南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吉林通化135100;2.九台市沐石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长春130500)摘要:水稻稻瘟病在世界水稻产区都有发生,是水稻生育期间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我省主要在6月中下旬水稻分蘖盛期发生,其为害程度常因品种、栽培管理技术以及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异,流行年份一般可减产10%~20%,个别严重的地块达40%~50%以上。抽穗期穗颈受害防治不及时可造成大量白穗或瘪穗,对产量影响极大。从生产实际调查情况看,在稻瘟病的防治上,许多农户完全依赖于化学药剂,忽视施肥、灌水及株体管理等与病害发

2、生有密切关系的其他因素,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稻瘟病的发生、传播、侵染与诸多因素有关,在防治上也要采取综合的技术措施,才能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关键词:水稻;稻瘟病;规律;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S435.111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4.21.00781田间病害预测及主要症状识别水稻的抗病性与植株的形态、组织结构以及生理生化等有由于发病时期和受害部位不同,稻瘟病的症状可分为叶瘟、关。株型紧凑。叶片窄而挺,叶表水滴易滚落,可相对降低病菌的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叶瘟和穗颈瘟对产量影响最大。一般附着量,减少被侵染的机会。相反叶片宽和披

3、张度大时,病菌孢在水稻分蘖盛期,当日平均气温达20℃时,易在村边、宅边及树子降落其上的数量多,同时株型披散容易增高田间湿度,从而增荫和粪肥迹地等处发病。从稻株上来看,稻株疯长,分蘖过多,加病菌侵染机会。稻株表皮细胞的硅质化程度和细胞膨压度与株间郁闭,叶片宽大而披重,叶色浓绿的株体易受病菌侵染。叶抗病菌侵入的能力有关,硅酸盐被水稻吸收后,沉积于表皮细胞部发病称为叶瘟,叶片病斑常因气候条件的影响和品种抗病性形成胶膜,有阻碍病菌穿透、侵入的能力。稻株体内可溶性氮化的差异,在形状,大小和色泽上也有所不同。分为慢性型、急性物的含量也与抗病关系很大,体内谷氮酸、天冬氨酸等可溶性含型、白点型和褐点型

4、。典型的慢性型病斑最为常见,通常呈纺垂量高时,为病菌提供有利的营养条件,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而形或梭形,也有近圆形或长达2~3厘米的长条形,病斑中央褪为且稻株细胞积累可溶性氮过多时,则贪青徒长,组织柔嫩,叶片灰白色,周围边缘出现黄色晕圈,病斑背面产生灰色霉层。在叶披垂也有利于病菌的侵入,易于感病。另外稻瘟病的侵染能否发上另一症状表现为:病斑暗绿色水渍状,有时与叶片颜色不易区生过敏反应与抗病性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抗病品种的细胞分,多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正反两面产生大量灰色霉层,这类在菌丝侵入初期迅速发生过敏反应变褐坏死,使病菌被限制在病斑的出现,表明稻株生长状况和气候条件均利于发病,是

5、病害侵染点细胞中不久即死亡,因而所引起的褐色小斑不再扩大,这流行的预兆,人们把这类病症叫做急性型病斑。如果在田间发种过敏反应是抗病菌扩展的主要因素。现病株叶部为慢性型病斑,又遇连续阴雨天气,则7~9天后田间5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可能普遍发生叶瘟,10~14天后病情将迅速扩展。如出现急性型5.1消灭菌源病斑,而气象条件有利于发病时,则4~10天后叶瘟将流行,急性及时处理病草和病谷,消灭初侵染源。病田应分别收割,将型病斑每日成倍增长时,则3~5天后叶瘟将流行。穗颈瘟发生在病草、病谷另行堆放,病草可作燃料、饲料和造纸原料,切不可用抽穗期,在水稻孕穗期间,如果稻株贪青,剑叶宽大软弱,延迟抽其催芽和

6、捆秧把等。对种子进行消毒,可选用25%咪鲜胺2000穗,穗颈瘟发生机率大。在孕穗及抽穗期,如果叶瘟继续发展,剑倍液,浸种6小时,或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叶发病,特别是出现急性型病斑或叶耳、叶舌、叶节发病,则预示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时间为2天。穗颈瘟将流行。穗颈瘟病斑初为水渍状褐色小点,后逐渐围绕5.2加强栽培管理穗轴和枝梗扩展。呈褐色或黑绿色长有黑褐色霉层,变色部可合理施肥管水,既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长达2~3厘米。染,又可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科学施肥要根据土壤肥2病原与侵染循环力、品种特性,稻苗长势、气候条件及水稻各个

7、生育期的生产目稻瘟病病菌多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谷上越冬,翌标确定施肥数量及种类。避免氮肥偏施、迟施和一次过量施用,年,当气温回升到20℃左右时,遇降雨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氮磷钾三元素要配比合理,增施磷钾肥。要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也可随雨滴流水、昆虫传播。我省一般在需水要求,进行科学补水,促控结合。分蘖末期以前实行浅水勤6~7月间降雨后便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孢子到达稻株后在有水灌,以利于根系生长,提高抗病力。分蘖末期至幼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