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隔筋膜瓣及提上睑肌与额肌瓣吻合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临床观察.doc

眶隔筋膜瓣及提上睑肌与额肌瓣吻合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临床观察.doc

ID:55691669

大小:4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5

眶隔筋膜瓣及提上睑肌与额肌瓣吻合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临床观察.doc_第1页
眶隔筋膜瓣及提上睑肌与额肌瓣吻合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临床观察.doc_第2页
眶隔筋膜瓣及提上睑肌与额肌瓣吻合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临床观察.doc_第3页
眶隔筋膜瓣及提上睑肌与额肌瓣吻合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临床观察.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眶隔筋膜瓣及提上睑肌与额肌瓣吻合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眶隔筋膜瓣及提上睑肌与额肌瓣吻合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临床观察作为整形美容外科的常见病,上脸下垂不仅导致视力下降,影响美观,同时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采用合理的方法矫正上睑下垂是临床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上睑下垂的矫正是通过提高下垂的上睑,恢复其生理功能及正常脸裂高度,可以防止弱视,改善容貌等。目前针对上睑下垂的矫正方法多采用额肌瓣悬吊,临床效果较满意,但临床工作者对其术后远期效果稳定性存在争议,有形态不美观,脸外翻、易发生额肌瓣撕拉断裂复发等不足。2010年1月〜2011年6月间,笔者采用眶隔筋膜瓣及上睑提肌瓣与额肌瓣重叠缝合悬吊方法对我院30例重度上

2、睑下垂的患者(39只眼)进行矫正,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0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男性14例,女性16例,单侧上睑下垂21例,双侧上睑下垂9例。年龄在20〜65岁,平均年龄:(35.7±3.5)岁。本组不包括合并眼球上转肌麻痹等不适合手术的患者。1.2手术方法:根据患者面容及上脸重脸线设计切口线,局部浸润麻醉,沿上睑重睑线切开皮肤、皮下,去除部分切口下方眼轮匝肌,裸露睑板及眶隔膜,在距上睑板上缘10mm处横行剪开眶隔,去除多余的眶隔内脂肪,根据患者眼部形态设计上脸缘弧度,打开眶隔,制作宽约15mm的舌形眶隔筋膜瓣。在眉下做一长约

3、15nnn辅助切口,分离皮肤组织,暴露眼睑,沿额肌表面及骨膜浅层分离至眉上15mm处,剥离片状额肌至游离状不剪开,经眶隔内隧道,将额肌瓣插入眶隔筋膜瓣与提上睑肌之间的结合部,使眶隔筋膜瓣、额肌瓣、提上睑肌三者重合并做褥式缝合,调整上睑缘位置及孤度形状使其平视时位于角膜上缘1〜2颇或较健侧高limn,按里睑术缝合皮肤,患眼给予抗生素眼膏内涂,凡士林纱布加压包扎。术后门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3天换药,6〜7天拆除缝线。嘱患者避免辛辣食物刺激,2周内避免过力抬眉和闭眼,3周后渐行功能锻炼。1.3术后临床疗效评价:根据林茂昌上睑下垂术式评价标准将术后效果

4、分为三级:①良好:上睑下垂矫正,患眼自然平视时上睑缘位于角膜上缘上1〜2颇,重睑及睑缘孤度合理,自然美观,术后3个月无明显睑裂闭合不全等功能障碍;②好转:上睑下垂较术前明显改善,上睑缘于瞳孔上缘上Imni以上,重脸形成,脸缘弧度较自然。③无效:上睑下垂未得到矫正,上睑缘于瞳孔上缘以下或与术前相比未见改善。总有效率二史好+好转/总患眼数X100%o1.4结果:30例患者(39只眼),术后随访3~6个月,31只眼矫正效果良好,6只眼好转,2例患眼矫正不完全,经二次手术修复得以矫正,总有效率达94.8%,随访期间,未发现复发。典型病例治疗前后见图1。2讨论2.1先

5、天性上睑下垂的病理学及手术原理:先天性上睑下垂主要表现在上脸提肌纤维苍白、萎缩,提肌复合体退化纤维化及横纹消失等。提上睑肌缩短术主要原理是缩短上睑肌加强提上睑肌肌力,通过提上睑肌收缩产生的牵引力上提下垂的上睑,增大眼裂,扩大视野,恢复生理功能,对轻中度上睑下垂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对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往往采用额肌瓣悬吊术,将额肌瓣直接缝合于脸板前筋膜组织或脸板上缘的上脸提肌腱膜,利用功能史好的额肌收缩产生的牵引力悬吊上睑使下垂的上睑具备提升的功能从而调整睑缘处于正常位置。既往研究发现,额肌瓣悬吊术后由于重睑形成不稳定而出现睑缘与重睑线孤度不自然,存在固定组织因牵

6、引力量过大撕脱、破裂导致上睑下垂复发等,而且睑外翻、睑球分离机率较大,为克服以上缺点,笔者采用以上两种方法优势结合的眶隔筋膜瓣及提上睑肌与额肌瓣吻合悬吊治疗重度上睑下垂,临床矫畸总有效率达94.8%,且无复发,疗效满意。2.2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一些情况2.2.1采用提上睑肌与额肌瓣吻合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不仅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并且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为方便直视下形成额肌瓣,在眉下方做15mm的切口,此种方法便于操作,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几率,防止血肿发生,同时也避免了对周围神经、血管组织的直接损伤,减轻患者痛苦及心理恐惧;因操作过程

7、省略了提上睑肌腱膜与MuIler's肌瓣分离步骤,这样既保证了额肌组织结构的完整性,保持了水平方向的连续性,乂简化了手术过程。减少术后血肿和水肿发生机率,便于患者恢复。也可避免了部分患者因提上睑肌腱膜或Muller,s肌发育情况不良或过于薄弱,在分离过程中出现提上睑肌腱膜或NQllefs肌瓣撕裂等而导致复合肌瓣张力低下、悬吊不牢固等情况的出现嘲;同时,由于眶隔筋膜瓣、额肌瓣、提上睑肌三者重合的褥式缝合使悬吊上睑的作用更加牢固可靠,不易出现因张力过大导致组织撕裂、破碎的现象。2.2.2提上睑肌与额肌瓣吻合悬吊在保留提上睑肌与上睑板的正常连接结构的基础上采用额肌

8、瓣、眶隔筋膜瓣及捉上脸肌重叠吻合固定,大大减少了上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