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菌感染的隔离措施.doc

耐药菌感染的隔离措施.doc

ID:55693583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25

耐药菌感染的隔离措施.doc_第1页
耐药菌感染的隔离措施.doc_第2页
耐药菌感染的隔离措施.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耐药菌感染的隔离措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一、预防1、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慎重,以免产生耐药菌株。2、早期检出带菌者。比如MRSA,应对高危人群进行主动监测,细菌室应选用准确的检测方法,发现耐药菌及时向临床报告,以便控制感染和隔离治疗。3、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医务人员诊疗每一位病人前后洗手和手消毒。采取标准预防的措施,医务人员做好防护,正确使用手套、隔离衣、口罩、帽子,防止医院感染。二、报告1、发现耐药菌感染的病例,医生应首先向科主任、护士长报告,及时隔离病人。2、如果是医院感染病例,必须在24小时之内通过网络报

2、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三、感染控制措施(一)患者的安置1、病人的隔离:住院期间尽可能单间隔离,如果为同种病原体感染可同室,但床间距应Nlm,并拉上床边的围帘。2、设置蓝色隔离标识:【CU放置在床头卡处。普通病房粘贴在病历夹内侧。(二)医护人员的防护1、洗手和手消毒:诊查和护理病人前后、脱手套后、处理污染物品后、接触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破损的皮肤或伤II敷料后必须洗手和手消毒。2、手套、隔离衣:不论是接触患者完整的皮肤或环境表面,例如:医疗设备、床栏杆,都应在进入房间时戴手套。进入房

3、间时应穿隔离衣,并于离开患者医疗环境前脱掉隔离衣及执行手卫生。脱掉隔离衣后,应确保衣服及皮肤不接触污染的环境表面。3、加强防护:当进行吸痰、雾化治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气管切开等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要戴外科口罩和护目镜。(三)环境的消毒病房环境表面,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栏杆、床旁桌、卫生间、门把手以及患者周围的物体表面,应经常清洁消毒,每班至少一次。出现或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之处应立即消毒,1000mg/L健之素擦拭。(四)医疗器械、设备等用品的消

4、毒1、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处理相应医疗器械、设备和用品。2、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和听诊器:尽量专用,不能专用的应在每位病人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听诊器用75%酒精擦拭,血压计的袖带500mg/L健之素浸泡30分钟。体温计:隔离病人专用,专用的容器进行消毒,每日500mg/L健之素浸泡30分钟。3、呼吸机等仪器设备专用,用后清洁灭菌。4、被服的处理:用后的被服装入污物袋内,有标记,并告知运送人员,禁止在消毒前清点。(五)患者的转运1、人员限制:减少无关人员接触病人。2、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3

5、、患者转诊之前应通知接诊科室,以便采取相应措施。4、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5、转运前工作人员应执行手卫生,并脱卸和丢弃受污染的个人防护装备。6、转运到达目的地后,医务人员再穿戴干净的个人防护装备处置患者。(六)终末消毒1、病人转出或死亡后立即进行终末消毒,臭氧空气消毒机对空气进行消毒;1000mg/L健之素擦拭物体表面;床单位消毒机或紫外线照射消毒床单位。重复使用的器械、用品的消毒和灭菌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2、终末消毒后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物表、病人专用过的仪器应无耐药菌生长。(七)其他

6、1、医疗废物的处理:锐器直接防入锐器盒内。其他与病人接触过的废弃的物品、敷料等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并有标识,标明传染性废物。2、在有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与环境来源相关时,对环境如物品表面、公用设施进行采样培养。3、如果采取以上控制措施,但传播仍然继续时,该病区应暂停收治患者,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和评估。4、患者标本连续2次(间隔应大于24小时)耐药菌培养阴性或感染已经痊愈但无标本可送,方可解除隔离。5、医务人员应掌握耐药菌的耐药机制、流行的危险因素、控制流行的措施等。向病人及家属告知病情和具体的

7、隔离预防方法。6、护士长应对护工及卫生人员进行清洁卫生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正确地掌握本岗位上的清洁和消毒方法,201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