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oc

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oc

ID:55694255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25

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oc_第1页
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oc_第2页
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12例脑梗死患者。均分别于发病后1、7、14d,对照组抽1次空腹静脉血进行CRP测定检查统计并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脑梗死组与对照组CRP水平比较P<0.01W显著的差异性。脑梗死组:轻型、中型、重型CRP水平比较PS.05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进行CRP水平检测对临床了解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的指导指标。可以做为病情发展程度的监控

2、指标,其CRP水平值越高,脑梗死病情更重、预后越差。【关键词】脑梗死;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了探讨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笔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入选及排除标准入选标准:①发病时间<72h;②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及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T检查证实有明确的脑梗死病灶。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①有严重肝、肾功能衰竭患者;②有急慢性感染、褥疮、压疮

3、患者;③1个月内有外科手术、急性创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④近3个月有心肌梗死、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⑤服用炎症抑制药物和免疫抑制剂者。1.2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12例脑梗死患者。其中男219例,女94例;年龄45~78岁,平均(61.2±3.2)岁;平静状态下起病124例,激动或动态下起病65例。临床表现为:偏身感觉障碍78例,肢体瘫痪65例,语言障碍21例,视物模糊12例,中枢性舌血瘫49例,意识障碍6例,伴癫痫样发作10例。脑CT或MRI示:顶叶颗顶叶梗死

4、各14例,多发性梗死47例,放射冠区梗死10例,基底节区梗死23例,内囊梗死25例,外囊梗死13例,丘脑梗死4例,颛枕叶梗死10例、枕叶梗死8例,脑干梗死1例。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员300例为对照组。1.3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对脑梗死患者病症后第1天进行评分,分3组:轻(0-15分)、中(16-30分)、重(>30分)。轻型121例、中型79例、重型12例。1.3CRP测定所有入选病例均分别于发病后1、7、14d,早晨空腹采肘静

5、脉血3nd,置EDTA抗凝管内,离心、分离血清,-20°C冰箱低温保存,对照组抽1次空腹静脉血检查。用美国日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采用散射比浊法,判断标准;<8mg/L%阴性,mg/L为阳性。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2结果入选病例根据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分型分别于发病后1、7、14d,对照组抽1次空腹静脉血进行CRP测定检查统计并比较。具体见表1。表1CRP水平测定统计并比较(x±s,mg/L)组别分型例1d7

6、d14d脑梗死组轻型121198.1±1.510.5+1.37.5+1.8中型791732.5±2.441.3±1.514.8±3.5重型121913.4±3.195.3±3.521.6±2.5对照组3003.5±1.6注:经统计学分析脑梗死组与对照组CRP水平比较P<0.01有显著的差异性。脑梗死组:轻型、中型、重型CRP水平比较P<0.05有显著的差异性3讨论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改善,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三大疾病,也是人类瘫痪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600

7、万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每年新发病约以200万左右的速度上升,脑梗死发病率远远高于出血性脑卒中(HS),约占全部脑卒中的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能与肺炎双球菌C多脂体起反应的机体组织损伤或炎症的时相蛋白,有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和调节免疫的作用,广泛存在于血清和其他体液中,C反应蛋白是一种典型的急相反应蛋白,迄今为止研究较多的炎性介质之一,常情况下血液中含量甚微,在感染、炎症和组织损伤时可迅速升高,是人体反映全身的炎症最敏感的指标之一。正常人体中CRP

8、含量极低(1mg/L),hs2CRP增强测量法可检测的最低血清浓度达到了0.2〜10mg/L,从而使应用CRP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成为可能[3]。通过本组病例观察脑梗死组与对照组CRP水平有这明显的变化,经统计学比较P<0.01W显著的差异性。脑梗死组:轻型、中型、重型CRP水平检测各型之间有着明显的变化,经统计学比较P<0.05有显著的差异性[4]。充分说明了进行CRP水平检测对临床了解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的指导指标。可以做为病情发展程度的监控指标,其CRP水平值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