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基本理课程习题指导.doc

混凝土基本理课程习题指导.doc

ID:55699364

大小:46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5-25

混凝土基本理课程习题指导.doc_第1页
混凝土基本理课程习题指导.doc_第2页
混凝土基本理课程习题指导.doc_第3页
混凝土基本理课程习题指导.doc_第4页
混凝土基本理课程习题指导.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混凝土基本理课程习题指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混凝土基本原理”课程习题指导第四章4-2(2):当变形为0.5mm时,拉应变已经超过混凝土极限拉应变,此时混凝土已经开裂,同时由(3)、(4)计算结果可知:,故混凝土开裂后,构件已经破坏,在该变形条件下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都为零。4-3:计算Ntcr时,混凝土的面积问题。应在计算承载力之前对配筋率进行检验,,故A应取。4-5(2):因为Nc>30%Ncu,应采用非线性的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计算。4-7:配筋后,不要漏掉纵筋配筋率的验算。4-9:箍筋的计算和选配方法由,求出,由求出,选择好配箍后,重新计算值,与之比较。箍筋间距一般

2、为5mm的倍数。4-10、4-11:解题步骤:(1)按普通箍筋柱计算,;(2)按配螺旋箍计算,;(3)比较,如果取为构件承载力,否则取值。第五章5-1(1):由于M

3、以认为b=1000mm,仍然按照梁的计算方法进行。板的保护层厚度15mm。5-7:求出的,应按照最小配筋率配筋,但应注意板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大间距要求,此外,板配筋的表示形式为,并注意I级和II级钢筋的表示符号的区别。5-11:有两种方法:1)可以取x在之间的任意数值,求出;2)取,求出的,此时可以取,重新按照单筋矩形截面进行配筋求出。5-13:已知,按第二种情况求解时,x无解;此时,需重新计算,按未知,用情况一的步骤重新计算。5-16.倒T形截面抗弯承载力的求法由于倒T形截面的受拉翼缘对截面的开裂弯矩有较大影响,在验算受拉钢筋

4、的最小配筋率时应予以考虑。因为有:所以在适筋情况下,达到抗弯极限承载力时,混凝土受拉翼缘已经开裂,极限承载力主要由钢筋控制,可以不考虑受拉翼缘混凝土的贡献,按照200×500的矩形混凝土截面进行求解即可。其结果同矩形截面。5-18.①截面的换算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孔洞按外接正方形换算,如下图所示:22.522.5125210850890其它换算方式:形心不变外接正方形,直径d=边长a并且A1=A2I1=I2A1=A2I1=I2较为保守,偏于安全②换算后的值:由于,应按照表5-2与分别进行比较,取三者之中的最小值。③最小配筋面积的验

5、算要考虑I形截面的受拉翼缘对截面的开裂弯矩的影响,取,进行验算。5-19.由于取,然后按照直接求解。Δ所有习题中T形、I形截面受弯构件位于受压区的翼缘计算宽度应按表5-2中所列情况中的最小值取用。计算每道题前都应先对检查。第六章习题6-2.Nc=0时,Mu≠Nc·e0=0;而是应该以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公式进行计算。习题6-5:(2)时,求解无解,说明不足,可以按未知重新配筋,则结果同本题(1);或者自己选配后,按已知求。习题6-5、6-6.均为小偏心受压不对称配筋;在求出后,若由,得知,则说明未屈服,可以不必按照公式(6-54

6、)进行补充验算;否则需按公式(6-54)求得的配筋。习题6-5、6-6中均未屈服,可不必补充验算。    式(6-54)习题6-10.三组内力并不是同时出现,一起作用在柱子上,而是柱子可能的三种受力最不利状态。解法1:按三种内力组合分别求配筋,取三者配筋量的最大值。应注意的是:在第①②组内力作用下,由公式(6-79)求得的x可知构件属于I型构件大偏心受压的情形I,即中和轴都位于受压翼缘内,此时可完全按照矩形截面的计算方法,只需要将矩形截面计算公式中的截面宽度b用替换即可,但是需要按照对x重新进行求解。在第③组内力作用下,构件属于

7、I型构件大偏心受压情形II,即中和轴位于腹板内,此时按照公式(6-78)~(6-82)求解即可。解法2:根据界限判别式(6-76)可以判断出在三种情况下均属于大偏心受压情形,在弯矩差别不是特别大的时候,压力越小则构件越不安全,并且初步计算第①组内力作用下的偏心矩是最大的。所以可以知道最不利的内力为第①组内力,只要计算该组内力作用下的配筋即可。习题6-11注意截面尺寸是b=1000mm,h=500mm,不要弄反。第七章7-2题:当时,,此时需要按照构造配筋,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而不是不需要配置箍筋。7-4题(3):箍筋为时,由

8、,求出的,此时说明只要将配有的纵向钢筋弯起一根直径25的即可,并不是要求重新选择钢筋直径专门进行弯起钢筋配制。7-6题:剪力计算一般取梁的净跨进行计算,弯矩一般根据支座情况等按相关规范规定的计算跨度计算。验证截面是否安全时,应分别考虑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