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主要广品种介绍.doc

湖北省主要广品种介绍.doc

ID:55699456

大小:17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5-25

湖北省主要广品种介绍.doc_第1页
湖北省主要广品种介绍.doc_第2页
湖北省主要广品种介绍.doc_第3页
湖北省主要广品种介绍.doc_第4页
湖北省主要广品种介绍.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主要广品种介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近三年湖北省主要推广品种介绍一、早稻鄂早18(鄂审稻002-2003)1两优302(鄂审稻2011001)2二、中稻、一季晚稻广两优香66(鄂审稻2009005)3广两优476(鄂审稻2010004)4扬两优6号(鄂审稻2005005)5丰两优香一号(国审稻2007017)6新两优6号(国审稻2007016)7珞优8号(鄂审稻2006005)8深两优5814(国审稻2009016)9新两优223(国审稻2010011)10黄华占(鄂审稻2007017)11三、双季晚稻金优38(鄂审稻2004011)12A优338(鄂

2、审稻2009013)13鄂早18(鄂审稻002-2003)品种审定编号:鄂审稻002-2003选育单位:湖北省黄冈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中优早81×嘉早935其他审/认定、引进情况:国审稻2005003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常规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3.6天,比对照浙733迟熟1.9天。株型紧凑,耐肥力较强,叶色浓绿,剑叶挺直,株高91.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3.2万穗,穗长20.4厘米,每穗总粒数108.6粒,结实率79.5%,千粒重24.9克。抗性:稻瘟病平均4.9级,最高7级;白叶枯病

3、1级;白背飞虱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5.6%,长宽比3.4,垩白粒率23%,垩白度6.5%,胶稠度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4%。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0.14公斤,比对照浙733减产0.59%(不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495.81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8.95%(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4.41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4.49%。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2.69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6.94%。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秧

4、田每亩播种量30公斤左右,大田每亩用种量6~7公斤。2、移栽:栽插密度以13厘米×20厘米为宜,每亩插足2.5万穴,每穴插足6~7苗(含分蘖)。3、肥水管理:每亩施11~13公斤纯氮、8公斤纯钾。在水浆管理上,做到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孕穗开花不脱水,灌浆至黄熟期保持田面干干湿湿。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较高,稳产性一般,抗白叶枯病,感稻瘟病,米质一般。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

5、种植。两优302(鄂审稻2011001)品种审定编号:鄂审稻2011001品种来源: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用“HD9802S”作母本,“R302”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品种。201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质产量:2009~2010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78.9%,整精米率60.5%,垩白粒率30%,垩白度3.6%,直链淀粉含量20.6%,胶稠度60毫米,长宽比3.5,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

6、3.30公斤,比对照两优287增产5.38%。其中:2009年亩产518.54公斤,比两优287增产5.10%;2010年亩产468.06公斤,比两优287增产5.70%,两年均增产极显著。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偏迟籼型早稻,感温性较强。株型适中,茎秆较粗壮,分蘖力中等,生长势较旺。叶色浓绿,剑叶较短、挺直。穗层整齐,中等偏大穗,着粒均匀,穗顶部有少量颖花退化。谷粒长型,稃尖无色。成熟时转色好。区域试验平均亩有效穗20.3万,株高92.6厘米,穗长20.9厘米,每穗总粒数125.5粒,实粒数103.0粒,结实率82.

7、1%,千粒重25.06克。全生育期115.9天,比两优287长0.7天。稻瘟病综合指数6.1。抗病性鉴定为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3月底至4月初播种,地膜育秧,秧田亩播种量12.5~13.0公斤,大田亩用种量2.5公斤,播种前用强氯精和咪鲜胺浸种。2、合理密植,插足本苗。秧龄不超过30天。株行距13.3厘米×20.0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插足基本苗8~10万。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1~12公斤,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适时晒田,插秧后25天或亩苗数28~30万晒田控苗,后

8、期忌断水过早。4、重点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稻蓟马、螟虫等病虫害。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早稻种植。广两优香66(鄂审稻2009005)审定编号:鄂审稻2009005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孝感市孝南区农业局、湖北中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用“广占63-4S”作母本,“香恢66”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