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中硬兼施方法.doc

绩效管理中硬兼施方法.doc

ID:55700836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5

绩效管理中硬兼施方法.doc_第1页
绩效管理中硬兼施方法.doc_第2页
绩效管理中硬兼施方法.doc_第3页
绩效管理中硬兼施方法.doc_第4页
绩效管理中硬兼施方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绩效管理中硬兼施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绩效管理中软硬兼施方法时间:2008-06-19  来源:  作者:  “绩效管理难”可以说是专业人士的普遍共识。难在说起来简单而落实下去不容易,难在考核的成效往往与花费的功夫未必成正比,难在考核的措施难以保证得到预期的考核结果,难在管理精度与管理成本之间的平衡分寸不好把握。目前国内绩效管理工作做得很到位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是由于现代绩效管理模式存在先天的结构性缺陷?是这种新的管理技术过于复杂以至难以真正把握其精髓?还是企业在实施过程中没有掌握实施的要害?     其实,绩效管理不是一门简单的管理技术,而是一门软硬兼施的艺术,既需要管理的软功夫又需要管

2、理的硬功夫——确定指标的过程需要软硬兼施从人性的角度看,没有人愿意被考核,尤其是被严格考核。企业制定考核指标的过程,往往是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博弈的过程。     (一)硬条件,是企业应首先按照公司战略及年度目标的要求进行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岗位,这是确定指标的基本依据;     (二)软条件,由于回避压力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被考核者总会对考核指标与目标值提出异议,希望最终确定的考核指标是比较容易达到的。此时企业领导层及绩效管理部门就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对被考核对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要从企业理念与战略、发展要求的角度谈目标确定的必要

3、性,也要从资源保证、主观能动性、团队合作等角度分析目标完成的可能性,激励考核对象挑战和超越考核目标值,同时需要企业配以相应的激励和竞争机制。      确定的考核指标类别要软硬兼备每当我们说到“绩效”的时候,通常是指“业绩”,是工作成果的达成度,当评价一个企业、一个部门或一个员工绩效水平的时候,也总是评价这个员工预定业绩目标的完成情况。人们也往往把业绩指标形象地称之为“硬指标”,而把一些定性的、非业绩类的指标称之为“软指标”。      近年来,行内人士对“量化指标”、“业绩考核”的推崇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不惜矫枉过正,把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想方设

4、法做成量化指标,也不管这种量化的成本及其实用的价值如何。一般来说,量化的“硬指标”更多体现的是财务类、经营性的成果,更多表现为当期或近期的公司成果,而软指标(比如很多流程类、学习与成长类指标)更多体现的是企业管控协调水平、发展潜力等影响较为隐性、也较为长远的因素。     当今企业不但要讲求发展的速度,更要讲求发展的质量与后劲,即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一些软指标正是考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可替代的因素。无庸置疑,当我们过分强调考核要量化、精准的时候,就必然走入一个误区。     在实践中也发现,量化考核做得好未必企业的整体绩效就很好,其突出地表现在两个

5、方面:    一是硬指标完成得不错,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企业活力、发展后劲等却明显感到不足,甚至出现大问题没有、小问题不断,过分注重短期行为;  二是员工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工作仅仅是为了完成考核目标,一旦完成目标,即使能够做出更大的绩效也不愿意付出努力,可以称之为“目标疲劳症”。至于软指标与硬指标所占的比例,难有定论,它与企业所处的发展周期、领导风格及企业文化都有关,但一般企业的硬指标在都占有更重要的比例。  (三)进行落实。     绩效实施管理手段需要软硬兼施企业各级绩效考核指标制定后重在如何进行落实,从落实的保障措施看,多数企业主要依赖于考核的

6、奖惩手段,即完成得好给予一定的奖励,完成得不好给予一定的处罚。我们说管理的艺术往往可以粗略地分为“推”的艺术和“拉”的艺术,前者是“推动”被管理者的行为遵照公司的制度规范来执行,是“硬”的管理措施;而所谓“拉”的艺术,则是通过有效的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引导、激励机制的驱动,使员工自动自发地按照管理者所期望的行为方式和目标开展工作,这种管理艺术是一种“软”的管理措施,施于无形而成效不可忽视。     在企业管理中,实际效果却并不比硬管理差,而且软管理通过员工的内化作用所驱动的行动,常常比被动服从的硬管理更具有持续性。因为企业绩效受制于制度、流程、激励机制

7、、员工心态等多方面的因素。以硬指标推动为特色的绩效考核更多体现出对员工的约束性而不是激励性,然而员工内在效能与潜能的发挥需要用激励手段来拉动。    用组织行为学来分析,由于绩效管理制度体系的约束边界有限,难以排除员工的自我放松、怠惰和“搭便车”行为,难以解决员工有劲不使的问题——比如一个员工的考核工作,本来通过努力可以达到100分的表现,但是却只愿意做到80分的标准,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到位,做到100分与做到80分在激励措施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员工没有动力做到最好。     另一方面,员工有“鞭打快牛”的担忧,如果今年目

8、标任务完成得很好,很多企业明年往往会给员工提出更高的考核目标,无异于员工自己把自己推向了火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