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源工程》讲义.doc

《生物质能源工程》讲义.doc

ID:55715484

大小:3.66 M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5-26

《生物质能源工程》讲义.doc_第1页
《生物质能源工程》讲义.doc_第2页
《生物质能源工程》讲义.doc_第3页
《生物质能源工程》讲义.doc_第4页
《生物质能源工程》讲义.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质能源工程》讲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 绪论1、生物质(biomass)的概念:自然界中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各种有机物质,以及由这些生命体所派生、排泄和代谢出来的各种有机物质。2、植物生物质的元素组成: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大组分构成。植物生物质主要由C、H、O、N、S这5种元素组成。(它们的含量约为:碳50%、氢6%、氧43%、氮1%)3、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定义:纤维素是由D-吡喃式葡萄糖基通过1,4-β苷键联结而成的均一的线状高分子化合物。半纤维素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糖基(葡萄糖基、木糖基、甘露糖基、半乳糖基、阿拉伯糖基等)组成的非均一聚糖,并且分子中往往带有数量不等的支链。木质素是由苯基丙烷结

2、构单元(即C6-C3单元)通过醚键、碳-碳键连接而成的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芳香族高分子化合物。4、生物质中水分的种类游离水:在植物生物质的细胞腔或孔隙中的水分,一般为多层吸附水或毛细管水。结合水:在植物生物质中与纤维素的羟基形成氢键结合的水。热解水:生物质中的有机质在热解过程中生成的水。5、生物质的灰分:生物质的灰分是生物质中所有可燃物质完全燃烧以及生物质中的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反应后剩下的残渣,主要由CaO、K2O、Na2O、MgO、SiO2、Fe2O3、P2O3等组成。6、生物质挥发分:生物质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该温度下停留一定时间,其有机物质受

3、热分解析出的气态产物,即为挥发分,包括饱和的和不饱和的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以及生物质中结晶水分解后蒸发的水蒸汽等。析出挥发分后余下的固体残余物称为焦碳或半焦。7、生物质中的固定碳:生物质出去“水分”“灰分”“挥发分”后的残留物。8、生物质能的利用转化技术:物理化学法、热化学法、生物化学法。9、生物质的特点:1.资源丰富2.品种多样3.用途广泛4.可再生5.低污染10、生物质能的定义:生物学角度:生物质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形式固定和储藏在生物体内的能量。能源角度:利用生物质原料生产的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11、生物质能的特点:(1)丰富;(2)洁净;

4、(3)产量大;(4)可再生(5)易燃,挥发组分高,炭活性高(6)二氧化碳“零”排放,降低温室效应第二章 生物质压缩成型技术1、生物质压缩成型技术的概念: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利用木质素充当粘合剂,将松散的秸杆、树枝和木屑等农林生物质压缩成棒状、块状或颗粒状的成型燃料2、生物质成型燃料特点:成型燃料具有体积小、密度大、储运方便、使用方便卫生、燃烧持续稳定、燃烧效率高、燃烧后灰渣及烟气中污染物含量小。3、生物质压缩成型的黏结机制:(1)固体颗粒桥接或架桥(2)非自由移动黏结剂作用的黏结力(3)自由移动液体的表面张力和毛细压力(4)粒子间的分子吸引力或静电引力(5)固体粒子间的充填或嵌合4

5、、生物质压缩成型的颗粒特性:(1)流动性 (2)充填性 (3)压缩性5、生物质压缩成型的2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压缩初期,较低的压力传递至生物质颗粒中,使原先松散堆积的固体颗粒排列结构开始改变,生物质内部空隙率减小。第二阶段:当压力逐渐增大时,生物质大颗粒在压力作用下破裂,变成更加细小的粒子,并发生变形或塑性流动,粒子开始充填空隙,粒子间更加紧密地接触而互相啮合,一部分残余应力储存于成型块内部,使粒子间结合更牢固。6、生物质压缩成型的电势特性、吸附层、扩散层:固体颗粒与液体接触,在固体颗粒表面会发生电荷的优先吸附现象,使固体表面带电荷,而与固体表面接触的液体会形成相反电荷的扩散层,构成双

6、电层结构。吸附层随固体而运动;扩散层不随固体运动而运动,当液体流动时它是一个可流动层。扩散双电层的正电荷等于固体表面的负电荷。7、生物质压缩成型的化学成分变化:(1)木质素100℃时开始软化,160℃时开始熔融,形成胶体物质。在压缩成型过程中,木质素在温度和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发挥黏结剂功能,黏附和聚合生物质颗粒,提高成型物的结合强度和耐久性。(2)半纤维素由复合聚糖组成,起黏结剂的作用。(3)水在压力作用下,与果胶质或糖类混合形成胶体,起黏结剂作用。降低木质素玻璃化转变温度,使生物质能在更低温度下压缩成型。(3)有机抽出物成分树脂、蜡、腐殖质等也是黏结剂,但对温度和压力比较敏感。在适宜的

7、温度和压力下,在压缩成型过程中也能发挥有效的黏结作用。(4)纤维素由纤维素分子形成微纤丝,在成型块中类似于混凝土中的“钢筋”作用,成为提高成型块强度的“骨架”。8、生物质压缩成型的影响因素:1.生物质原料种类2.生物质原料含水率3.生物质原料粒度4.成型压力5.成型温度9、生物质压缩成型技术种类:1.常温压缩成型2.热压成型3.炭化成型11、生物质压缩成型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生物质原料的收集、粉碎、干燥、压缩成型、成型燃料切断、冷却和除烟尘待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