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作印:不做庸师.doc

常作印:不做庸师.doc

ID:55718072

大小:4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26

常作印:不做庸师.doc_第1页
常作印:不做庸师.doc_第2页
常作印:不做庸师.doc_第3页
常作印:不做庸师.doc_第4页
常作印:不做庸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作印:不做庸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常作印:不做庸师王三阳柳文生“每天读书、上网不少于一小时,每天背诵一段经典,每天进行一次体育锻炼,每天上好一节语文课,每天写一篇教育随笔,每天反省一次自身。”这是他每天坚持的“六一工程”。“您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您!如果有来生,我一万次愿做您的学生!”这是一位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在教师节用手机发给他的肺腑之言。“集才气、骨气、正气于一身,以天下人的教育为己任!在网上,他打动了太多的人,感染了太多的人,唤醒了太多的人,而他自己,却非常谦逊,没有半点文人的酸腐气。”这是教育在线书香世界版主、东台双语学校语文教师费晓东对他的评价。“他的报告像一阵春风,让我迷茫的心豁然开

2、朗,像一阵暴雨,让迷糊的我醍醐灌顶,又像一声春雷,惊醒我将要熄灭的激情。原来教师这个职业也可以这样干!原来这个职业也可以幸福做!原来我也可以走向精彩、迈进成功!”这是市马纪刚老师听了他的报告后真实的心声。“一位教育思想者心灵的燃烧!”这是全国著名特级语文教师镇西博士对他的教育随笔的赞誉。……他,就是常作印,新生代名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中原课改名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市新长征突击手,“本原语文”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中国基础教育界的一颗新星。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位只有30多岁、参加工作仅仅11年的青年老师如此大放异彩?带着这样疑惑,记者走进了常作印的世界。一则故事改变了行走方式采访常作印,我们

3、从对教育的认识谈起。常老师说,“我对教育的认识,是从一则佛家的故事开始的。在读到这则故事之前,我和许多老师一样,只知道整天埋头于上课、批改作业,很少抬头正视现状、思考问题,终日忙忙碌碌却又一直碌碌无为。”这到底是一则什么样的故事,能使一位教师的行走方式发生变化?在我们的要求下,常老师拿出他工作第三年时的读书笔记。在扉页上,有一段用楷书工工整整抄写的《第十九层地狱》:..一个杀人犯死后打入十八层地狱,伤心得不得了。正在伤感之际,忽然听脚底下有人唉声叹气。杀人犯很吃惊,就问:下面什么人?你住在什么地方?下面的人回答:我是教师,住在地狱的第十九层。杀人犯更吃惊了,说:不是地狱只有十八层吗?怎么出了

4、个第十九层?下面说,这是阎王特设的。杀人犯说,杀人就是最重的罪了,你的罪难道比杀人还要重吗?那人说:这你就不知道了,人有两条命,一是性命,二是慧命,杀性命只伤肉体,杀慧命毁掉的可是灵魂啊。就因为我生前误人子弟,杀了许多孩子的慧命,所以就被下到第十九层了……常老师告诉记者,当时他读到这则故事时,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从那一刻他发誓:决不做灭杀孩子慧命的庸师!于是,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在勤恳的扮演着伤害孩子慧命的杀手角色;开始思考教师这个职业的意义,认识到伟人和罪犯都可能在教师手中形成;开始疯狂读人文经典和教育专著,鲸吞式恶补精神食粮;开始用自己的头脑教书,不再人云亦云,抑或不知所措。“

5、每当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遗憾时,我都问自己:是否也该下到地狱的第十九层?”从此,常作印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表达生命质的生活方式,把读书、实践、反思作为自己最大的人生乐趣,不断的超越自我。与学生共同成长与学生共同成长,这应该是教师职业的正确的价值取向,但对于中国的大多数教师而言,却在培养学生成长的同时忽视了自己的进德修业。常作印老师认为:“不做庸师,首先是发展自己。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幸事;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则是教育的悲哀。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优秀的老师。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不思进取。”“只要家有隔夜粮,就做最出色的孩

6、子王!为了培养出最优秀的学生,我必须使自己成为最优秀的教师。”这掷地有声的话语,令人想到一句话:“有一种风骨叫思想。”优秀教师的成才之路都是用书籍铺筑起来的。常作印老师坚持从繁琐的教学事务中摆脱出来,挤时间读书,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走进常作印老师的家庭,给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到处是书。尤其是他的书房,书柜几乎排满了三面墙壁。记者还了解到,他每年的教育报刊订阅费都在500元以上,他每周都要去书店逛一逛,遇到好书就当即买下。这两年流行网购后,有一次,他一次就在网上订购了1000多元的图书。没有整块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就利用那些细碎的时间。无论走到哪里,他都随身携带几本书,随时翻阅和记录。他

7、告诉记者:“学高为师,身正为。作为教师,如果每天不能鲸吞几万字的话,知识是很难丰富起来的。单靠精致的点心和维生素来养生,是肯定健壮不起来的。”..在读书上,他不但强调鲸吞,还强调牛嚼。他认为,对于经典,必须像牛嚼反刍一样反复研读,这样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他说,他像别人读武侠、言情小说那样,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本教育理论书,常常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自己未知的领域,并不断地把盛开的玫瑰移到自己的思想园地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