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浆加固法地基处理.doc

注浆加固法地基处理.doc

ID:55722945

大小:3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01

注浆加固法地基处理.doc_第1页
注浆加固法地基处理.doc_第2页
注浆加固法地基处理.doc_第3页
注浆加固法地基处理.doc_第4页
注浆加固法地基处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注浆加固法地基处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汽福田涂装车间注浆加固法地基处理方案注浆加固法是工程地基加固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利用气压或液压配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等方式,把能凝固的浆液均匀地注入岩土层中,驱走岩石裂隙中或泥土颗粒间的水分和气体,并以其自身填充,待硬化后即可将岩土胶结成一个整体,可以改善持力层受力状态和荷载传递性能,从而使地基得到加固,防止或减少渗透或不均匀沉降。  1工程概况项目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潍坊多功能汽车厂涂装车间。房屋基础为独立柱基,设备基础为筏板基础,由于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所以需要对该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2地基勘察概要  根据勘探资料显示,基础持力层持力层粉质粘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第四

2、层强风化安山质玄武岩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基础C30级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P6,垫层采用C15;保护层厚度:顶板20mm,侧壁底板40mm。筏板高750mm,基础下部有500mm碎石垫层。  3地基加固方案  3.1编制依据编制依据的步骤为:  ①翻阅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③查阅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JGJ79-91);④查看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JGJ123-2000);⑤查看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⑥Word文档·查看现场实际地形条件。  3.2注浆加固机理地基   注浆加固根据地质条件及特征,本着确保质量、经济合理的原则,回

3、填至设计标高后,采用水泥浆等浆体静压渗透注浆法,注浆管给予压力作用,使水泥等浆体克服各种阻力,进而渗入土体的孔隙和裂隙中,浆液通过渗透、挤密、填充等方式使得孔隙及松散的土粒胶结,形成相互穿插的脉状结石体。  3.3压力注浆方案及选择  3.3.1压力注浆方案注浆方案主要有:  ①渗入型注浆:该方法适用于存在孔隙或裂缝的地基土层,即将浆液渗入软土的孔隙或裂缝之中,使其与软土固结为一整体,而地基土层结构也基本不受扰动和破坏。  ②压密灌浆:用浓浆液置换和挤密土体的一个过程,在地基中灌入较浓的浆液,迫使注浆点附近土体压密而形成浆泡。随着浆泡的增大,灌浆压力也增大,从而产生较大的上抬力。  ③劈裂灌

4、浆:在处理软弱地基时,通过较高的灌浆压力作用,浆液将克服地基中的初始应力并且抵抗土体抗拉强度,使得土体发生劈裂,其方向是沿着垂直于主应力的平面或在土体强度最弱的平面,因此渗入型注浆法不能灌入的土体部分可顺利实施灌注,从而增大浆液扩散围。本工程可选用②或③方案进行实施。 3.3.2压力注浆方案的选择   Word文档·进行注浆施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注浆方案的选择,首先选择注浆方法和注浆材料。同时还应考虑工程本身性质、工程地质条件等各方面囚素。依据工程实践经验,注浆方案选择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一般来说,应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粉煤灰浆液来对伏软弱地基进行加固。  ②如有硬壳存在软弱土层的上部,要

5、将此软弱土层作为封压层;当无这种硬壳或没发育时,可在地表做一厚约为0.5m的粘土垫层作为封压层,或在地基碾实后形成封压层。  ③如软弱土层上部有较多的砂砾层,应自上而下分段式的注浆,如软弱土层上部砂砾层较少或没有时,应自下而上分段式的注浆。  本工程选择上述第③种由下至上注浆方式进行。 3.4地基加固具体方案 3.4.1方案概述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备基础沉降主要是由于下部土质松软及原定处理方案不合理,致使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通过现场勘察,主要为结构北侧沉降,加固处理主要以设备基础北侧为主,南侧基础适当加固。同时,垫层下500mm厚碎石垫层的缝隙也需进行压浆处理,对该建筑整体地基围从基础

6、侧面进行自下而上的分段注浆加固处理。采用注浆花管方法对地基土进行加固处理,用长度为6m的注浆花管,钻孔深入基岩中从侧面自下向上的分段注浆。 3.4.2注浆参数选用   Word文档·注浆压力。注浆压力应通过现场实验来确定,综合考虑覆盖土压、浆液种类、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参照砂砾石土地基注浆工程经验,建议此地段注浆压力选用0.4~1.0MPa。  注浆顺序。注浆顺序应按跳孔间隔注浆方式进行。浆液参数。注浆材料为纯水泥浆,其中掺加早强减水剂和微膨胀剂,水灰比为1∶1,水泥为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注浆量。在一般情况下,理论上注入的耗浆量,应填充到颗粒之间的孔隙中,或沿层理或裂隙劈裂

7、式注入。每孔(段)浆液注入量可用下式计算:Q=πAHR2·β·n=A·S·H·n·β=q·H(1)式(1)中,Q为每孔段注浆量,m3;A为浆液损耗系数,取1.15~1.30;H为注浆孔深,m;R为浆液有效扩散半径,m;β为浆液充填系数;S为浆液扩散面积,m2;n为孔隙率。综上计算,每延1m注浆量Q为0.8m3。  注浆孔间距及注浆速度。注浆孔交错布置,注浆孔间距其取值为1.2m,注浆流量为10~15L/mi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