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问题研究进展与成果综述_姜绍静.pdf

空心村问题研究进展与成果综述_姜绍静.pdf

ID:55743413

大小:275.16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2-02

空心村问题研究进展与成果综述_姜绍静.pdf_第1页
空心村问题研究进展与成果综述_姜绍静.pdf_第2页
空心村问题研究进展与成果综述_姜绍静.pdf_第3页
空心村问题研究进展与成果综述_姜绍静.pdf_第4页
空心村问题研究进展与成果综述_姜绍静.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空心村问题研究进展与成果综述_姜绍静.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24卷第6期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Vol.24No.62014空心村问题研究进展与成果综述12姜绍静罗泮(1.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烟台264670;2.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100083)摘要作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空心村研究近年来开始活跃,产生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依据已有的空心村研究,文章采用文献法从空心村界定、空心村的形成机制、空心村形成的影响因素、空心村造成的负面影响、空心村的调控对策等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

2、回顾和整理,并对当前空心村研究的拓展提出新的看法。文章认为:空心村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变迁的阶段性外在表现,“空心”并不一定是一种空间形态,而是土地、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各要素偏离和谐“运行轨道”的结果,是农村多要素“空心”的综合,是农村社会“生态失衡”的体现,是未来新型农村的孕育者。空心村的界定具有客观性、相对性和关联性特征。为了治理空心村,我们需要将目光从“土地”转移到“农民”身上,以人为本,将“增加农民福利作为空心村治理的最终目标”,实现农村的顺利转型;而不是以治理空心村之名攫取农村土地用于城市建设,更不是将农民

3、赶上楼。研究表明,现有研究从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空心村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采用多学科视角从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进行多维度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社区的微观层面研究能够更加深入细致地反映出空心村的形成机制、变迁逻辑、社会影响、治理方式等,可以作为空心村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手段;农民对空心村的治理意愿、自主实践等是空心村研究中最具生命力的呐喊,在空心村研究中需要引入农民视角;制定空心村的量化指标体系是深入研究空心村的基础,能够保障国家政策有明确的施用对象,在制定空心村指标体系时,可以借鉴贫困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等

4、较为成熟的指数编制方法。关键词空心村;农村社会变迁;治理;综述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4)06-0051-08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4.06.008近几年伴随“增减挂钩”政策的推进,有关空心村的1空心村的界定诸多报道走进公众视野,尤其是2010年《新京报》有关农民“被上楼”的系列报道不仅引起公众对“增减挂钩”政策空心村又称空壳村或空洞村,由于学科背景、研究目的质疑,还把空心村推向大众,空心村成为全民津津乐道的等方面的差异,学者们并未对其概念形成统一认

5、识。多[1]的话题,更有学者将空心村列为中国的新“三农”之一。数学者是从地理意义上进行界定,即关注的重心是地理学无论是普通民众、媒体从业者、学者还是当政者都开始关中的空间形态,主要的研究视角包括土地利用、城乡关系[2-3]注空心村,讨论农村空心化对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农村发和乡村地域可持续发展。一些学者从土地利用角度,展、农民生活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等的影响。学术界对空基于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情况对空心村进行描述:空心村的心村的讨论和研究始于20世纪末,这时期的文章以张新建住宅大部分集中在村庄外围、村庄内存在大量闲置土[2]昭等人为代表

6、,他们分别就空心村治理的理论探讨、空地或废弃的旧房,村庄的宅基地分布呈一种特殊布局,是[4]心村研究的意义及空心村的成因和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的一种过程和表征。随后大量学者开始关注空心村现象,空心村界定、空心村一些学者从城乡关系视角来定义空心村,认为我国的城市[5]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空心村治理对策成为学者们关注的化、工业化进程是空心村出现的社会背景,由于城市化[5-7]重点。本文拟对这些研究进行归纳,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展滞后于非农化,迅速发展的村庄建设与落后的规划管现空心村的产生和治理问题,以期更好地推

7、动空心村研理体制的矛盾引起村庄外围粗放发展而内部衰败的空间[7][8]究,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思考。形态的分异现象。还有学者从乡村地域可持续发展收稿日期:2014-02-23作者简介:姜绍静,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资源管理与农村发展。通讯作者:罗泮,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与项目评估。·51·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6期角度对空心村进行解读,强调空心村是包括土地、人口、产口的外流、宅基地的废弃闲置、农村服务的缺位、精神文化业、基础设施等要素在内的乡村地域系统功能退化的一种的虚空都存在着一种互为因果、

8、相互促进的关系。现象。农村空心化不仅仅是农村土地低效利用问题,本质2空心村的产生:多因素促成“空心化”及是在城乡发展转型过程中,由于农村人口非农化导致人走[9]“空心化”影响农村发展屋空、建新不拆旧的一种外扩内空过程。[10-11]一些学者发现空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