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碳技术说明书(MSDS).doc

二硫化碳技术说明书(MSDS).doc

ID:55747231

大小:17.1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1-11

二硫化碳技术说明书(MSDS).doc_第1页
二硫化碳技术说明书(MSDS).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二硫化碳技术说明书(MSDS).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物料安全数据表MATERIALSAFETYDATASHEETCAS75-15-0RTECSUN危序号494中文名称:二硫化碳英文名称:carbondisulfide分子式:CS2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芬香、刺激行气味,易挥发。粗品因含有硫磺及其他杂志而呈浅黄色,并带有萝卜气味,微溶于水,是良好的有机统计:易挥发性、易燃性、爆炸性极强的物质。熔点(℃):-110.8;沸点(℃):46.5相对密度(水=1):1.262-1.267;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97(46.25℃)饱和蒸汽压

2、(kPa):53.32/28℃;临界温度(℃):279;临界压力(MPa):7.90;燃烧热(kj/mol):1032(25℃)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电易燃液体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若遇火源引着回燃。若愚高温,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可一起燃烧爆炸,二硫化碳含量在(V%):4-8%时,爆炸威力最大,二硫化碳爆炸时的最大

3、压力为730kpa(7.3atm)。爆炸危险:二硫化碳是危险性最大的物质之一,从消防角度来看,它具有全部危害性,它是一种易燃、易爆、高毒、高挥发性液体(常温下),可产生静电荷而起爆,不能与电荷或火花、高温接触。燃烧(分解)产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能发生;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灭火方法:用大量水封其泄露产品,其次用雾状水与泡沫灭火,用砂土掩埋。灭火注意事项:不能用水冲击燃烧液面;站在上风方向;用水扑救二硫化碳应特别小心;由于水扑救硫化物火灾时,容易生成有高毒的硫化氢气体,因为

4、它比二硫化碳更危险;用二氧化碳和干粉只能灭小部分火灾,用水和干粉并用,则效果会更好。毒害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通过呼吸道进入及皮肤接触两种途径健康危害:短时吸入本品浓度在10000mg/m3以上者,可发生严重急性中毒;接触浓度为3000-5000mg/m3时可引起急性中毒;成人最小致死量为10ml,二硫化碳蒸气吸入主要影响神经、心血管和生殖系统环境危害:因其蒸气密度为空气的3倍,污染时贴近地面扩散;二硫化碳是一种甲B类可燃液体,易挥发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皮肤接触到本品,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

5、水冲洗干净。眼睛接触:眼睛如接触到本品后应立即提起眼睑,先用水清洗眼部,避免揉搓,进行彻底冲洗。吸入:吸入本品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及时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口呼吸及心脏压迫。食入:误食入本品后,充分漱口、饮水、洗胃、就医。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或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乳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泄漏处理切断电源。污染区人员疏散至安全区,禁止无

6、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穿戴好劳保用品,进行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所处理,如大量泄漏用水覆盖二硫化碳表面层,利用挖沟、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包装与储存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

7、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露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