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预防医学.doc

口腔预防医学.doc

ID:55787141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01

口腔预防医学.doc_第1页
口腔预防医学.doc_第2页
口腔预防医学.doc_第3页
口腔预防医学.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口腔预防医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口腔预防重点1、口腔预防医学定义:口腔预防医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口腔医学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延续口腔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一门科学和艺术。2、一级预防:是指疾病处于病理形成前期过程,以病因预防为主,针对致病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二级预防:是疾病已经进入病理形成期,但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又称”三早”预防,早发现诊断治疗。三级预防:是疾病已经发展到严重和晚期阶段,防止伤残与康复功能为主要目的。3、WHO提出人体健康十大标准中口腔健康的标准: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4、

2、疾病发展史:病理形成前期,病理形成期。5、爱牙日:九月二十6、口腔流行病学定义及作用:定义:是流行病学方法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即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的发展、发生、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流行因素,为制订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方法提供依据,它是流行病学一个分支.作用:①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状态的分布规律②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因素③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④用于疾病监测⑤用于社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和评价7、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特点:观察法(描述性流

3、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实验法,理论研究特点:观察法(只能客观收集人群有关暴露或疾病资料,评价暴露与疾病关系).实验法(实验者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能力并能控制其他混淆因素).理论研究(是对疾病的病因,宿主,环境之间的联系所作假设得到反复验证后用数学公式阐明疾病流行规律)。8、龋病常用指数:恒牙,乳牙龋失补指数,龋均,龋面均,患龋率,龋病发病率,无龋率,根龋指数龋均(RCI)=龋失补牙数之和(DMF)/受检人数(dmf)龋面均=龋、失、补牙面数之和/受检人数患龋率=患龋病人数/受检人数×100%龋病发病率=新发生龋的人数/受检人数×100%无龋率=该

4、年龄组全口无龋人数/受检年龄组人数×100%根龋指数=根面龋数/牙龈退缩牙面数9、WHO规定龋病的患病水平以十二岁儿童龋均作为衡量标准10、影响龋病流行的的危险因素:地区,年龄,性别,城乡,民族,氟摄入量,饮食习惯,家族影响。11、牙周健康指数:①简化口腔卫生指数②菌斑指数③牙龈指数④龈沟出血指数⑤社区牙周指数(CPI)⑥quigley-hein菌斑指数的Turesky改良法。12、牙周病患病情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很大区别:WHO以十五岁年龄组的少年牙石平均检出段数作为牙周状况的评价标准,以便对不同国家地区人群牙周健康状况进行比较13、牙周病流行

5、危险因素:口腔卫生、吸烟、营养、系统性疾病。14、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症,是在芽发育矿化时期机体摄入过量的氟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的釉质发育不全是地方性氟中毒的一种突出表现。15、Dean分类法:根据牙釉质颜色,光泽和缺损面积来确定损害程度,从每个人的牙裂中找到受损害最严重的两颗牙计分,如两牙受损程度不同,则根据较轻的一颗牙计分,将氟斑牙分为六度即正常可疑极轻轻度中度重度16、一般认为饮水氟含量以0.8-1mg/l为适宜浓度,我国0.6-0.8mg/l17、龋病四连致病因素:细菌宿主、时间、饮食。18目前公认的主要致病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次是:某

6、些乳杆菌属,放线菌属19变形链球菌乳杆菌属,放线菌属致龋特征:黏附,产酸,耐酸20无菌斑则无龋而有菌斑也不一定有龋21龋斑在临界PH(5.0-5.5)在这个临界值以下釉质易脱矿22蔗糖是食物因素中有利于龋发生的重要因素23龋病分级预防:一级预防(1促进口腔健康2实行特殊防护措施)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1防止龋的并发症2恢复功能)预防方法:1控制菌斑2糖代用品3增强牙抗龋能力4替代疗法24洗必泰又名氯已定特点:对细菌表面有亲和力,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有较强抑菌作用,对变形链球菌,放线菌作用显著,可以和获得性膜蛋白的酸根结合,滞

7、留于牙表面,阻止附着25饮水是人体氟主要来源26适宜总摄入量(适宜摄氟量):是指防龋和维护其他正常生理功能的生理需要量,是制定各种氟载体卫生标准的科学依据安全总摄入量(安全摄氟量):是指人体最大可能接收的量,长期超过此量将会导致慢性氟中毒的发生27每公斤体重的摄氟量在0.05-0.07mg之间为适宜,一般不应超过上限28氟吸收部位及影响因素分布排泄途径吸收部位: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接触等途径氟在胃的吸收机制和胃的酸度有关分布:1血液2骨和牙3唾液和菌斑4其他组织排泄:1经肾脏排泄2其他排泄通道如:粪便唾液乳汁眼泪头发指甲亦可排出少量的氟29氟生化功能

8、:1适量的氟对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2机体正常的钙磷代谢离不开适量的氟3氟有预防龋齿,保护人牙齿健康的作用4当氟缺乏时,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