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doc

谈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doc

ID:55810446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08

谈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doc_第1页
谈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doc_第2页
谈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谈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谈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李峰华美国心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我们每个人都会能这样的感受:凡是自己感兴趣的事,往往办得很好,成效很高;自己不感兴趣的或兴趣不浓而受外界因素迫使你去做的事,往往事半功倍,或是办得不理想。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和强大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有效措施,来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并将其转化为直接的学习动机一、爱动其心,引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2、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毅力常以对教师的感情为转移。教师只有以全身心的爱去对待学生,把爱寓于数学教学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姿态传递给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会以十足的干劲来学习老师教的功课。课堂上对学习认真的同学,老师竖起大拇指表扬;对学习不够认真的,用噘嘴摇头否定。当学生在做小动作时,走过去摸摸他的头、扳正他的身体,或用眼神去制止,即使学生在。做对了,及时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做错了,也不要妄加批语和指责,耐心讲解、引导和点拨,不让他们产生气馁情绪,鼓励他们奋发向上。这样既调整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

3、感,由此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促进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中愉快的学习,鼓起克服困难的勇气,奋发进取。尤其对于那些数学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更应努力捕捉他们在学习上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表扬,排除学习数滨消极心理障碍。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创设一些情境,设计恰当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看,能引起兴趣的东西,往往是既不完全生疏,也不完全熟悉。完全生疏的东西很难使人产生兴趣,完全熟悉的东西也使人难以“提神”。兴趣常常是由那些和已知事物相连的新东西引起的,从旧

4、知入手引入新知,引起学生的回忆和再认识,消除学生对新知的完全陌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才能自觉地认识它、掌握它。如在《年、月、日》教学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爸爸今年36岁了,可是他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9个生日,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学生议论纷纷,一般情况下是一年一个生日,怎么36岁才过9个生日呢?真是怪。学生们带着这个疑问,怀着迫切的心情跟随教师进入新课,促使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强烈动机。三、运用图形直观,增强学习兴趣现行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图文并茂、形

5、式多样、富于趣味、可读性强,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教材中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画图正好符合儿童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一心理特点。这些插图,或者蕴含了学生所喜欢的故事或游戏;或者可以变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生动具体的情节;或者能启发和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如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一课时,教材创设了“小猫吃鱼”四幅情景图,教学时,教师根据教材制作成小动画,让学生观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成一个小故事。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争着上台创编故事,一个动听有趣的故事在孩子们的互相补充下完成了。在学生讲述故事的

6、同时,课件依次展示了鱼的条数是由3---2---1---0这个动态变化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0的含义,知道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但它表示什么也没有。接着再利用这一情景进行有关0的减法教学,让学生从故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吃了一条鱼后,还剩几条?又吃了一条呢?直到最后吃完得出的结果,学生从中学会列式解答问题:3-1=2;3-2=1;2-1=1;3-3=0等不同的算式。四、体验成功,发展学习趣 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知识的获得来自于思维活动过程,学生一旦通过艰苦的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时,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同时会更加激发对进一步学习的渴

7、望,形成学习过程中的“引起兴趣—探索新知—问题解决—激发兴趣”的良性循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一些“跳一跳,够得着的果子”,引导启发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得出结论,不断给予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取得学习成功中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借以培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两位数连乘一位数时,讲解了“12×65”、“13×45”简便算法后,让讨论“25×16”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在启发学生讲清算理的基础上,安排学生独立试一试:45×12、25×36。由于教学时安排了“铺垫”,故学生都当堂掌握了简便算法,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

8、发学生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