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制造工艺展望.ppt

CPU制造工艺展望.ppt

ID:55827738

大小:8.60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6-09

CPU制造工艺展望.ppt_第1页
CPU制造工艺展望.ppt_第2页
CPU制造工艺展望.ppt_第3页
CPU制造工艺展望.ppt_第4页
CPU制造工艺展望.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CPU制造工艺展望.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畅想未来CPU制造工艺指导老师:戴长建班级:网络工程一班姓名:温志怀学号:20135916序号:145谁都有终点,PC也一样也许您正酣战于德拉诺大陆,也许您正在用office处理日常工作,无论您正在用电脑做着什么,当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瞥见机箱里合着轻轻的嗡嗡声工作的CPU/显卡的时候,您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我们的PC会不会在哪天走到尽头呢?目前主流的CPUNehalem/Westmere32nmSandyBridge32nmIvyBridge22nmHaswell22nmBroadwell14nm1nm之下就是命运YourSubtopicsGoHe

2、re线宽低于1nm时1nm芯片可以被制造出来,但它的运行状态以及良率完全无法得到有意义的保证,因为这一尺度的量子效应会更明显的反映出观察者的存在和干扰,我们甚至没法知道一颗挂掉的芯片究竟是哪里坏了又为什么坏了。半导体工艺的光锥和视界1nm工艺就是当前半导体工艺的光锥和视界,现在没有人知道1nm之后的半导体工业会发生什么,所以1nm就是当前技术环境下PC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命运”,无论CPU、显卡、内存还是硬盘都无法回避。1nm工艺距离现在还有多少时间呢?半导体工业还有14/10/7/5/3以及2nm工艺总计6代的可发展余地,按照当前节奏来看起码还应该有144~216个月左右

3、的周期(考虑到工艺下探难度的提升以及需求放缓导致的增速放缓,我们将工艺升级周期从摩尔定律周期模糊处理至24~36个月)。换句话说,如果这一极限在18年内得不到被突破,甚至是连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模型都没有出现的话,电子计算机以及基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现有形态PC就算是到头了。多年后的电子计算机一、量子计算机二、光子计算机三、DNA计算机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基于量子以及量子比特作为运算基础,使用粒子的纠缠态、退相干过程或者隧穿效应等量子效应来完成运算,能够达到常规电子门电路无法达到的运算速度和并行度。跟量子力学一样,量子计算机以及量子比特也属于“根本就不是要让人明白”的那种存在。

4、量子计算机的优点一种能够让粒子隔空瞬移的魔法对于AI、大数据高效检索以及图像识别等领域有重要意义量子计算机的缺点一、量子计算并不能进行现实意义上的逻辑运算,它仅能利用纠缠态完成运算然后输出同样处于纠缠态的结果,这些结果处在无法操作的状态,需要复杂的转换过程才能变成具有实际意义的结果。二、量子计算的民用化也存在相当现实的障碍。光子计算机光子/光电子计算机并没有量子计算机那么“玄幻”,它所基于的基础理论是相当简单自然的光学和光电效应。光子计算机使用光子来替代电子完成运算及操作过程,除了需要发光元件(激光器)以及对应的光导纤维作为“导线”之外,它并没有提出太多过分的技术要求,所

5、以曾经一度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替代电子计算机的新计算方式。光子计算机的优点拥有相对论范围内最快的速度,本身没有质量,与自身及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远低于电子,所以光子/光电子计算机的能耗低,避免了电子在速度、传输能量损失以及工作发热等层面的束缚,信号传输及处理快,具备先天的并行传输/存储信息能力。光子计算机的缺点在半导体层面实现小尺寸可用光学元件,尤其是可以在常规环境下稳定使用的光栅开关仍存在困难,技术瓶颈相当明显。而如果使用光电转换将光信号转化回电信号加以处理,协议复杂不说接口部分的速度还难以提升,所以光电子的运算速度起码在现在看来没什么优势可言。DNA计算机——最后的希望?天

6、生高度并行,能耗极低,体积超小,协议重建难度介乎于量子计算机与光子计算机之间,运算模式与神经系统最为接近,运算结果可以和特定生化过程同步完成并直接将运算结果呈现为实验结果,在解决可以充分网格化的非顺序问题时有独特优势。优点基于DNA/RNA分子及基因编码序列,以生化过程完成计算的DNA计算机虽然距离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最遥远,但却拥有令人难以拒绝的种种优势。只需要一滴水大小的溶液,其中成百上千亿的DNA分子就能超快速的搞定各种难解的数学问题。骨感的现实绝大部分所谓的DNA计算模型都还只是试管里或者显微玻片上的一抹溶液。结果表达形式也相当复杂,需要重建的协议仍旧极多,甚至

7、连最基本的IO接口都难以构筑,对二进制体系的友好程度无法量化判明。人工智能?还是生命体?DNA本来就是生命的基础,让DNA/RNA具备了庞大且有序的运算能力,甚至是自反馈性以及目的性,一旦触发某个方向上的耗散系统的自组织现象,甚至由此而产生了AI或者类似AI的有序自主存在形式,其结果可能是不堪设想的。电子计算机真的要终结了么?工艺的极限是存在的,如果无法突破同时又没有继任者,在现有环境下继续进行技术改进并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就成了必要的手段,如果能在相同工艺环境下通过优化逻辑结构设计来提升硬件架构的性能功耗比,我们就有了更晚触及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