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教学课件.ppt

《诫子书》教学课件.ppt

ID:55835867

大小:185.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6-09

《诫子书》教学课件.ppt_第1页
《诫子书》教学课件.ppt_第2页
《诫子书》教学课件.ppt_第3页
《诫子书》教学课件.ppt_第4页
《诫子书》教学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诫子书》教学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5诫子书——诸葛亮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于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和无限期望尽在其中。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

2、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他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务求“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背景简介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初读课文,读出节奏夫(fú)淡泊(dànbó)淫慢(yín)遂(suì)庐(lú)读准字音诫子书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3、,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朗读美文再读课文,理清文意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告诫,劝勉书信fú,句首发语词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用来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明确,坚定到达远大目标,形作名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内心恬淡,不慕名

4、利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增长,形作动放纵懈怠振奋精神轻薄浮躁修养性情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作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疾行,指迅速老去意志消失最终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又来得及年纪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三读课文,

5、深入探究问题探究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2、文章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一句?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3、“君子之行……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4、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须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1、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诫子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2、文章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一句,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文章从修身和治学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中

6、心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薛谭学讴,自足而归,知不足而得返。就是“躁”的最好的例证。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qú,道路),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讴: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这里指唱歌;  (2)于:向;  (3)穷:尽,完;  (4)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辞:告辞  (5)弗止:没有劝阻;  (6)饯

7、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用酒食送行;  (7)饯于:于:向;  (8)抚节:打着节拍:  (9)遏:阻止;  (10)谢;古义:认错,道歉;今义:感谢  (11)反:通假字,通“返”,返回。问题研究(补充论据)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问题研究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4、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须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

8、件之间有什么关系?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立志、学习、惜时。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