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ppt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ppt

ID:55842625

大小:112.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6-09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ppt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ppt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ppt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ppt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贵阳三十九中吴桂萍从<灰姑娘>阅读课引发的思考启发式提问预设与生成对话与体验一堂好课:激发内心的需要提升生命的质量教育的核心目标:学生的发展围绕目标展开的实施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称为教学设计从<灰姑娘>阅读课引发的思考启发式提问预设与生成对话与体验一堂好课:激发内心的需要提升生命的质量一、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分析与设计,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教学设计与教案之间有哪些主要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是体现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

2、教案是体现了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则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是以讲授式为主,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体现的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但要研究怎么教,还要研究学生怎么学,教学设计是要换位思考,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三、教学设计实质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策划,是对学生达成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做出的精心安排。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理解∶第一个方面是教什么和学什么,回答的是“我去哪里”的问题,即教学目标的制订(也叫目标设计),解决教什么和学什

3、么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如何教和如何学,回答的是“我如何去那里”的问题,解决怎样教和学的问题,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它们都属于达成目标的各个要素);第三个方面是教的怎样和学的怎样,回答的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的问题,即教学的评价,解决的是教学效果问题。四、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一般模式探讨(一)、课前系统部分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

4、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2、学生分析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A、叙述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

5、……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1)知识与能力:A.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学生能了解…..;B.

6、通过学习,学生能….,形成……能力;学生能运用…..观点解释......现象,并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A.学生能通过收集……的相关资料,编讲…..短剧,再现…情景,产生对….的认同感。B.学生能通过列表归纳、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理解和运用……主要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五)教学理念(六)教法与学法(七)教学用具教学用具部分

7、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部分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二)导入新课部分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三)师生互动部分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四)课堂总结部分(五)课后作业部分(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

8、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基本流程及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教学后记部分的写作要求:(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