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粗心的老师”.doc

感谢“粗心的老师”.doc

ID:55855243

大小: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0

感谢“粗心的老师”.doc_第1页
感谢“粗心的老师”.doc_第2页
感谢“粗心的老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感谢“粗心的老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感谢“粗心的老师”我偶然机会接触到一年级的测试卷,就其中一道题:按数的顺序填空()()54()()()有学生填7654321,这当然是对的。非常巧合的是有一个学生填的是:(3)(4)54(3)(2)(1)阅卷老师也打的“√”。我故意说“这是怎么回事?”一个青年老师回答我:“这肯定是阅卷老师看快了,错的打√,这道题怎么能这么填呢!”。这位老师又说:“考试卷该有唯一答案啊!我们的标准答案是:7654321。”我不知道阅卷老师的真实想法,但我真感谢那个“粗心的老师”!这个“粗心的老师”阅出了新观念。该题只有54两个已知条件,那么符合条件的就多。7654321;34

2、54321;4554321;7654567;。。54。。。生活中有从高排到低,再从低排到高;也有从低排到高,再从高排到低,还有“波浪形”的排列。(3)(2)54(7)(6)(9)(8)当我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发在人教网后,引起了一段争论:甲:这样的思考是必要的。但是教学时不可以这么引导。学生的思维要有所定向。乙:我觉得还是不能由着学生来填。教师的教育功能到哪里去了呢。要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每一种填法,我们都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解释呢。丙:不要认为与标准答案不一致,就是歪打正着,不妨让学生说说想法,也许他真的能说明理由。我就犯过这类的错误,另类孩子的想法是不是创新思

3、维?乙:我觉得学生的填法只要他自己能说出合理的理由就可以判对。这个理由必须是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得来的,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编”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他最基本的规律。学生的创新思维应该是他有意识的思维活动。而不应该成为学生给出一个答案,再由别人为了创新而“创新”。丁:虽说生活中有这种波浪形的规律,但数学毕竟是数学,并不仅仅是与生活有联系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吧!我们不能开放到认为所有的答案都是正确地吧。丙:我们没有必要为老师的出题失误自圆其说;也没有必要为孩子的解答刻意寻求“依据”。我们提倡的是鼓励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反对孩子随意填写而不知其然。===

4、==我思考:*有思考的必要,就没有教学时引导的必要吗?*由着学生来填,教师的教育功能就没有了吗?找到一个合适的解释还不行吗?*教师编也要有理由啊!有“编”的理由也可以啊!*学生给出一个答案,教师为什么不能借这个“支点”来创新呢?*“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他最基本的规律”,也要引导观察“非常规”的规律。*找规律的题,如果给的条件限制越多,答案就趋向唯一;如果给的条件少,答案就趋向不唯一。有唯一就唯一,不唯一也唯一吗?此题可思(考)可引(导)可编(造)可创(新)但不可(禁)锢。我们教师不多思考,可怎么又谈得上“鼓励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呢,教师首先要有这个意识。对不?

5、我还是要感谢这个“粗心的老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