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评一堂好课.doc

品评一堂好课.doc

ID:55856184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0

品评一堂好课.doc_第1页
品评一堂好课.doc_第2页
品评一堂好课.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品评一堂好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品评一堂好课“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个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我觉得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才能使学生领悟到语文的情趣与魅力,逐步提高语文素养。第一味是“语文味”。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

2、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仅仅是怎么教的问题,更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说句不太中听的话,不少语文课总是喜欢“红杏出墙”、“为人作嫁”。把语文课上成思品、文艺、科学……虽然轰轰烈烈,但不知所为。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

3、嚼字”的“品味”。只有紧密围绕大纲训练目标,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认识到语文课的工具性的重要性,才能突出语文的特色。第二味是“人情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得有“人情味”。这里的“人情味”有着三层意味:一是指语文课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机械刻板的语文课注定不受学生的欢迎,不受学生欢迎的课能称为好课吗?这就需要教师高超的语文素养,才能体现出文本的精髓,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二是指语文课要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做到“传道,受业,解惑。”学生明理,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审美观。否则,语文课就会犯上“丧魂落魄症”,沦为“空心课”。三是指语文课要以人

4、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正所谓,教师教学并非传授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激励、鼓舞、发现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人文特性。学会读书,学会做人,为学生进入社会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第三味是“书卷味”。一堂好的语文课,最好还能有点“书卷味”。当然,这是我的一种个人偏好,或者说是我的一种风格追求。有的语文课,课件做的五彩缤纷,课堂气氛热闹非凡,师生互动亲密无间,初看时满目繁花、流光溢彩,但细细体会,则味同嚼蜡,整个感觉就是缺乏内涵、缺乏品位,缺乏对文章的深入品味,缺乏深入浅出的理解与发挥。有“书

5、卷味”的语文课,初听时可能淡如饮茶,但往往越品越有味道。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内含丰厚的文化底蕴,散发着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深刻内涵。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儒雅、从容、含蓄、纯正,娓娓道来却又迂回曲折,曲径通幽却又柳暗花明。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常常灵气勃发、灵光闪现,或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课堂操作上另辟蹊径。有“书卷味”的语文课,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文学思维,近朱者赤,也使得学生沾染上浓浓的书香,阅读习作有儒雅之风。总之,有“书卷味”的语文课,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评课就是嚼课,好课必能嚼出好味。有了这“三味”真火的语

6、文课,必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必有一位经过千锤百炼的语文教师,必有一群出口成章的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