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上奏文书的种类.ppt

古代上奏文书的种类.ppt

ID:55877087

大小:13.92 M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6-12

古代上奏文书的种类.ppt_第1页
古代上奏文书的种类.ppt_第2页
古代上奏文书的种类.ppt_第3页
古代上奏文书的种类.ppt_第4页
古代上奏文书的种类.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上奏文书的种类.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上奏文书的种类及代表性文书的介绍设计说明目录奏章表议上书疏状露布和封事揭帖呈和详题本和奏本、奏折设计说明奏1、奏:臣子向君主进言上书的统称。奏的使用面较广,一般地说,奏是大臣对政事有所陈述、批评、建议以及对某官进行弹劾时所用的一种陈述性文书。3、刘勰《文心雕龙》卷五云:“陈政事,献典仪,上急变,劾愆谬,总谓之奏。”2、奏是进的意思战国:上书秦朝:奏4、汉代奏事:或称上书,如《上书吴王》或称上疏,如司马相如《上疏谏猎》或称奏书,如枚乘《奏书谏吴王濞》或称上奏,如赵充国《上屯田奏》设计说明奏设计说明章1、章:章是大臣受皇帝封赠后,表示谢恩的上奏文书。战国

2、:上书秦:奏汉代:章、奏、表、议3、汉代时的章也有时称上章,用于谢恩的文书。东汉时这种章体又用于对皇帝的庆贺和谏议,章文程式开头称“稽首上书谢恩陈事”,文内对皇帝多为歌功颂德之词。2、4、隋唐以后各代习惯连用:章奏(奏章)、章表、章疏等,直到唐代以后才废除。设计说明表1、表:表是大臣向皇帝陈述正事、表达衷情的报告性文书。2、表的发展:始用于汉初,唐代盛行于表状。3、“表体多包”:举凡论谏、劝请、陈乞、进献、推荐、庆贺、慰安、辞解、陈谢、讼理、弹劾等,均可用表。4、表的佳作:诸葛亮的《出师表》,东晋刘琨的《劝进表》,庾亮的《让中书监表》唐代韩愈的《论佛骨表》。

3、西晋李密的《陈情表》。设计说明表设计说明议议:议是臣下重大国事向君王论说事理、表述意见的文书。秦李斯《上秦皇罢封建议》汉代将议为“驳议”唐代又改为称“议”宋代以后,“议”名存实亡章是受封赠的大臣向皇帝谢恩的文书奏用以陈述意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123比较设计说明“上书”一词始于战国,是臣民向君主陈述主张、见解的陈述性文书。上书大量应用于战国时期:主要集中于《战国策》、散见于《史记》列传之中。《苏秦以连横说秦》、《触龙说赵太后》、《乐毅报燕王书》、《鲁仲连遗燕将书》和《李斯谏逐客书》等。上书3、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评价上书的写作风格

4、是“诡丽辐辏”。游说文风的一种反映。目的是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顺情入机,动言中务”。又称“上言”、“上辞”设计说明疏(上疏):疏者,通也。疏,也称奏疏,是一种就某一件事情向皇帝疏通意见,表示看法或有所匡谏的上奏文体。自秦至清,一直沿用,汉、唐、宋、清使用尤多。刘勰《文心雕龙·奏启》云:“自汉以来,奏事或称上疏,儒雅继踵,殊采可观”。对所议事项分条陈述,将基本观点阐释充分是疏的一个明显特点。汉代《论贵粟疏》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唐代李谔的《请革文华疏》南宋宗泽《乞毋割地与金人疏》明代杨继盛的《弹严嵩疏》张居正的《岁赋出入疏》等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奏疏。疏设计说明

5、疏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汉代《论贵粟疏》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唐代李谔的《请革文华疏》南宋宗泽《乞毋割地与金人疏》明代杨继盛的《弹严嵩疏》张居正的《岁赋出入疏》等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奏疏。设计说明状:汉代末期出现的用于下级向上级陈述事由的文体之一。牒状奏状呈状申状诉状宋唐元明清状设计说明露布封事露布和封事:臣民上书君主的公文名称,所言之事不涉及机密,不缄封者谓之“露布”,也称“露板”,三国以后仅用于军事获胜奏捷文书,既用于上报与朝廷,又可公诸于众,以广泛宣传,鼓舞士气,祝捷成功,类似于今天所说的“捷报”。唐朝张说所作的《为河内郡王武懿宗平冀州贼契丹等露布》露布v

6、s封事封事:用口袋封缄的奏章,保密性强。露布:不涉及机密、可公之于众。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设计说明奏本题本、奏本、奏折(奏摺):是明清两朝大臣向皇帝进奏的几种主要公文。明:题本、奏本使用界限明确清:题本、奏本并用,统称“本章”“凡内外各衙门,一应公事用题本……军民人等陈情、建言、申诉等事,俱用奏本。”《明会典》。设计说明奏本1、首称“某官臣某谨奏为某某事”。由前衔、文种名称、事由三要素组成。2、正文。为主要内容之所在。3、末称。奏陈公事,末称一般是“谨具奏闻,伏候敕旨”。如果是私事,末称为“右谨奏闻”。4、后书。由成文日期和作者款署(后衔)连书。设计说明揭

7、帖1、揭帖:是明清两代内阁直达皇帝的一种等级很高的机密文书。2、预览揭帖:直达皇帝的正本。3、随本揭帖:本章呈交上级,揭帖存档备查。如清初魏琯《甘肃巡按揭帖》。设计说明揭帖1、文面标“揭帖”或“揭”字。2、首称仅具前衔、姓、事由。3、末称用“为此,除具奏(或题、启)外,理合具揭。须至揭帖者。”(“理合具揭”四字也有省略不用的。)4、后书中,只写日期,不具衔、名。设计说明揭帖设计说明呈和详呈:是下级官员和吏民向上级陈述事由的公文。类似于现代的“报告”,始用于宋代,明清两代使用较多。清初:呈文呈词吏民报官官府向上明代以后:“呈文”仅限用于向内阁或六部送交,不达送

8、皇帝。设计说明呈和详详:是下级官员和吏民向上级陈述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